每年“两会”期间,经济学界的代表、委员往往都是中外媒体竞相追逐、采访的目标。人们透过这些经济学界的代表、委员的提案、发言,从中窥测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政策脉络,毕竟,他们对政府的经济决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林毅夫:建言信用
政协委员林毅夫,虽然差几个月就要到知天命的年龄,但他的模样仍然像个可爱的大男孩。在今年的“两会”上,他代表全国政协副主席胡启立,在全国政协九届五次会议大会上发言,就建立中国统一的社会信用体系提出建议。此外,他还第一次被邀请坐在政协新闻发布会的主席台上,与另外四位委员一起,就社会信用体系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在这次新闻发布会上,林毅夫显得既兴奋,又不安。之所以不安,是因为这场新闻发布会的规定时间都快过了一半,还没有记者向林毅夫发问,直到《人民日报》的一位女记者点了林毅夫的名,才让林毅夫缓了一口气,他自我解嘲地说:“我今天很紧张,要是没有人问我,我就要像面前的杜鹃花成为摆设了。”
由于当天是三八国际妇女节,林毅夫在回答提问前,首先向女记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在场的女记者们也对林毅夫报以热烈掌声。
建立信用须舆论监督
林毅夫的回答给海外媒体记者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位香港记者后来在报道这场新闻发布会时认为,在出席记者会的五位嘉宾中,林毅夫最年轻,因此他的有关回答似乎也显得稍微“年轻”些,内容很具体,操作性很强。他对于社会信用体系问题的观点,简单地说,就是4点:必须有一个社会信用信息法;要建立一个覆盖全国的信息数据库;必须有非常严肃的、严格的、全面的奖惩;保证数据库里的数据的品质。
另外,他还对在座的记者说:“舆论监督、舆论的奖惩在社会信用体系建立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像‘银广夏(相关,行情)’、‘冠生园’等事件,都是报界揭发的,引起了社会的重视,国家的重视。事实证明,没有舆论监督,没有新闻自由,诸位不可能在这里,让一个香港记者随意发问。”
中国农业前景乐观
这位出生于台湾宜兰、现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的经济学家,对农业问题也有颇深研究。在政协的一次分组会上,他对“入世”后中国农业的前景充满信心,开玩笑说:“也许是我太土,反正我就爱吃福建漳州的八卦芦柑,对美国柑橘倒不感兴趣。”“中国的水果和蔬菜并不比别人的差,在‘入世’后应该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这种乐观情绪随着他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论证,也逐渐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个人。
作为台湾籍政协委员,林毅夫还就两岸经贸问题建言,他认为,台湾、港澳与大陆结合成为自由贸易区,是台湾未来经济再增长再升级的重要关键,因为两岸具有很大的经济互补性,如能善加利用,对于台湾经济的扩大、资本的积累,都有很大的助益。台湾与大陆之间所保持的优势顶多只剩下10年,因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与山东等沿海省份的人均GDP,极有可能会在10年内追上台湾,届时台湾的优势就无足轻重了。(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