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货币市场资金名正言顺地流入资本市场,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业内人士和政府官员的共识。我国资本市场的加快发展、金融体系的健全乃至经济的发展都需要更多的货币市场资金流入资本市场。
今年以来,央行行长戴相龙多次提及鼓励更多储蓄资金进入资本市场;他还建议,理论界研究银行业哪些资金可以流入资本市场等实际操作中亟待回答的问题。市场普遍认为,这些言论显示,监管部门也十分重视货币市场资金流入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
证券市场规模的扩大需要更多的货币市场资金入市。据统计,1992年以来,我国工商企业从各类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增加额达8.6万亿元,但从股票市场只筹集资金7700亿元。同时,多达10多万亿元的社会资金集中在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手中,而进入证券市场的资金只有几千亿元。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就需要大力发展证券市场;要大力发展证券市场,就需要让更多的银行资金进入。
货币市场资金流入资本市场,在稳定股价、帮助证券公司克服营业资金不足的同时,也将为商业银行提供新的资金运用途径,改变其盈利模式与金融资产结构单一的局面。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除贷款业务外,几乎难以找到更加有效的资金运用方式,利息收入占商业银行总收入的90%以上。而贷款业务往往质量不佳,期限结构不合理。有资料表明,我国四大商业银行的资本利润率平均只有4.64%,与国际同行差距甚远,英、美、新加坡和印度银行业的这一指标分别达到26.13%、20.41%、15.57%和19.17%。
在全球金融混业经营的大趋势和加入WTO的背景下,我国金融业进行有效的制度创新已提上日程。尽管混业经营还为时尚早,但业内人士认为,现阶段我国应着力推进银行、证券、保险业的“合作”。既然要“合作”,就离不开资金的畅通。
但长期以来,由于政策限制过多、市场发育不够,货币市场资金流入资本市场的渠道并不顺畅。“明渠不畅”,则“暗流汹涌”。追逐利润、自由流动,是资金的特性。股票市场的种种迹象表明,人为的堵截未能阻止银行资金通过各种途径进入股市。每逢政策宽松,大量银行资金入市,推动股指大幅上扬;一旦风声吃紧,便仓皇抽逃,导致市场资金链条断裂,股指大幅下挫。银行资金无序、混乱地流入流出,已成为造成股票市场大幅震荡的重要因素。
有鉴于此,专家们建议,与其这样,倒不如开辟正常、合理的渠道,引导货币市场资金合规、有序地进入资本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