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局外人还在争论苏南模式是"终结"还是"创新"之时,苏南地区的实干者们已经以行动把苏南推上一个崭新的发展高度,亮点频闪,特色凸现。民资勃兴
吴江市盛泽镇,早在明清时期就有"日出万匹,衣被天下"的美誉,与苏州、杭州、湖州并称为"四大绸都"。在传统的苏南模式时期,曾诞生了一大批实力、规模上一定水平的纺织企业,尤其以新生、新联、新华、新民、新达等"五朵金花"最为著名。这五家地方国有纺织企业和乡镇企业一道创造了辉煌的"华夏第一镇"奇迹。然而当温州模式扩张到苏南时,盛泽镇的丝织业由盛转衰。今天,盛泽镇依靠民间投资再次转盛,丝织产业链和规模远远超过当年盛况。据了解,从1999年以来短短三年间,该镇民间投资超过40亿元,私营工业企业资产超亿元的近20家。全镇拥有先进的无梭织机2万余台,形成了从聚脂切片、纺丝、织造、印花、绣花到服装服饰的一条龙生产格局。坐落于该镇的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拥有2600余间经营房和21个仓储中心,总资产达1.65亿元。建场15年来累计销售突破1000亿元大关,成为全国化纤薄型织物的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
盛泽镇,只是当前苏南地区民资勃兴的一个缩影。该镇所在的吴江市,是苏南私营企业发展最快、最多的地区。目前全市私营企业已发展到6500多家,注册资本累计超过50亿元。私营企业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为农村劳动力就业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全市私营企业吸纳劳动力14余万人,接近全市农村工业经济就业岗位的28%。还有,在常熟市,私营企业资本总量突破60亿元,在全省县(市)位居前列;在昆山市,平均每个工作日就有10家私营企业"诞生";苏州市的私营经济更是"领跑"全省。到今年4月,全市私营企业总数达51918家,注册资本总额382亿元,上交税收占全市总量的16%,企业户数、注册资金、工商税收均位居全省榜首。
不仅在苏州,在南京、无锡、常州、镇江,私营经济都已成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无锡市累计建办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4.5万户,今年以来日均新增私营企业26.5户,私营工业上半年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达到23.2%。常州市的私营企业在数量不断扩张的同时,还涌现出红星、月星等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小巨人"企业;在南京,私营经济从业人员比重达到了23%……
民资的勃兴,无疑是当前苏南最大的"亮点"。改革开放20多年来,苏南地区经济高速增长,民间资本积累不可低估。民间资本的潜能一旦释放,必将迎来一个私营企业大发展的时期。去年全国民间投资增长12.7%,与之相比,江苏省民间投资增长49.9%,高出37.2个百分点。今年1至5月,全省个私经济投资增长64.3%,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高出37.6个百分点;私营企业上交所得税增长69.04%,比全省税收增长高出53.04个百分点。投资之猛、发展之快,为其他沿海诸省所罕见。外资集聚
与民资的勃兴相呼应的是外资的集聚,这是当前苏南地区的又一大"亮点"。
说起苏南地区外资的集聚,不能不提起昆山。当前,国内理论界和经济界对昆山的发展非常关注。而在20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农业县,工业基础薄弱,在当时的苏州地区8个县中长期排在第6位上下。如今的昆山开发区已成为我国外资集聚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截至今年7月,该市累计实有外资企业2002家,总投资134亿美元,注册资金65亿美元。
令苏州人自豪的不只有昆山开发区,还有苏州新区、苏州工业园区和吴江开发区。苏州新区从3000万元起家,经过10年的建设,已引进外资企业551家,合同利用外资57亿美元。其中,日资企业累计93户,佳能、佳友电工、松下半导体等日资项目总投资超过1亿美元,"日资高地"由此逐步形成。今年5月是苏州工业园区成立8周年。8年来,苏州工业园区先后投入100亿元建设资金,累计批准外资项目764个,合同利用外资131亿美元,实际到帐47.4亿美元。吴江开发区一度比较冷清,近几年来承接电子产业转移之势,招商引资一路走高,累计引进外资企业191家,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
苏州新区、苏州工业园区、昆山开发区和吴江开发区四大工业园区,彼此之间只有一小时的汽车路程,大有连成一片之势。正是依仗了这批开发区,苏州市累计利用外资560多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250多亿美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仅次于上海,名列第二。
随着外资的大量涌入,理论界对于苏南逐步成为"全球制造业基地"是利大还是弊大的议论日益增多。然而苏南各地已经从实际出发作出了自己的选择。无锡市把发展目标定位于"现代制造业名城、国内外旅游胜地、现代物流中心、生态湖滨城市",常州市提出了要"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信息化提升传统产业,实施产业转移",昆山更是提出了打造"IT昆山"的口号,致力于将昆山IT企业培育成IT行业的全球供应商,并借助网络把昆山建设成全球IT行业的主要采购基地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