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科龙(相关,行情)(相关,行情)2001年度巨额亏损,公司高管依然获取“全国第一”的年薪。这件事给人们敲起警钟,上市公司的制度建设仍然有待完善,在相关制度中建立纠偏机制尤其不能忽视。
资料显示,ST科龙支付高额薪酬有“报酬决策程序和确定依据”,有股东大会决议,也有公司董事会的审批,并具体按照《服务合约》执行。就制度而言,几乎无懈可击。但问题还是出现了,ST科龙2001年度出现超过15亿元的巨额亏损,而金额最高的前三名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总额达1889万。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相关的制度中纠偏机制的缺失。
近年来,上市公司在规范和加强公司治理结构与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不少成绩,其中就包括对纠偏机制的探索。例如申华控股(相关,行情)2001年经董事会决议和股东大会通过,决定设立激励基金,对公司中高级管理人员及对公司有特殊贡献的员工实行股权激励。值得借鉴的是,申华控股在设立激励基金的同时,对具体实施给出一系列限定条件,如“公司经营者在实现公司年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0%的条件下,若净资产收益率超过10%,则在扣除净资产收益率为10%的净利润额的其余净利润中提取不超过50%的相应金额进入成本,形成股权激励基金。”正是这一限定条件的设置,申华控股今年没有实施这项激励基金。试想,如果ST科龙在高管薪酬方面也设定某些条件,如公司盈利、净资产收益率达到一定比例等,就可以避免在公司出现高达15亿元巨亏的情况下,个别高管仍获得数以百万计年薪的“咄咄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