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资料显示,2002年第一季度在股票、债券、新股申购和现金等投资中,收益率最高的竟是“新股申购”,为2.58%,其次是债券和现金,分别为2.21%和0.4%,股票收益率按上证指数(相关,行情)计算为-2.56%。近期大盘于5月16日破位,严重打击了投资者们的持股信心,一时之间,恐慌气氛再度迷漫股市。投资者们不禁要问“市场主力”到哪去了?下面笔者就近5个月以来能够在市场中形成热点板块的机构主力动向来作剖析,以供中小投资者参考。
今年表现不突出
券商是2000年、2001年牛市的主力军,因此截至2001年6月底,券商持股的上市公司数量庞大,共达144家,占我国当前上市公司总数近15%,持股总数量达到83456万股,显示出在2001年上半年券商自营资金总体仓位较大,另外再加上委托资产管理业务,券商仓位比较重。因此2001年下半年股市的暴跌造成了券商资产经营普遍亏损,且出局变现困难较大。尤其是“委托资产管理业务”出现危机,因为“委托资产管理业务”的合同期限往往是半年或者1年,到期日约在2001年7月至8月或2001年12月至2002年1月期间,并且在人行加大查处违规资金进入股市的背景下,部分涉嫌违规资金可能会提前中止资产委托管理的协议,因此即使是在套牢的前提下也要求“变现”,这迫使券商们不得不将所操作的股票“割肉斩仓”,以至于造成2001年下半年股指节节破位下行,甚至在年底几乎出现“崩盘”的危机。这与券商因面临较大的资金还款压力忍痛斩仓有关。
减持“包销余额股票”
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行情持续调整,上市公司再筹资遇到困难,不少主承销商、配股的券商被迫包销余额成为大股东,这在上市公司配股上市公告的前十大股东之中已屡见不鲜。马年以来,一些券商配股包销个股走势令人刮目相看,哈医药从10元多到近期最高的14.29元,将配股价12.50元甩在脚下;古越龙山(相关,行情)元月下旬以来也上涨30%以上,尽管该股出现徘徊,但一直在12.96元的配股价之上整理。而随着行情的发展,券商减持持有的配股消息也陆续增多,其中:大连金牛(相关,行情)(000961)、武汉中百(相关,行情)(000759)和罗牛山(相关,行情)(000735)成功地进行了减持。此外,杉杉股份(相关,行情)、华银电力(相关,行情)、浙江广厦(相关,行情)也纷纷效仿。
选少数潜力品种建仓
不过,虽然沪深股市于2001年7月份起结束了长达1年半的大牛市进入了“调整阶段”,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经过了长达半年的“暴跌”之后,股指已在2002年1月份明显止跌回升,并且沪市股指已从1339点反弹至1693点,其间在2002年1月29日至3月11日期间大盘曾经出现过持续底部放量的情形,明显有大量炒底资金入驻。
根据2001年年报、2002年第一季度季报等最新资料统计:券商持股超过1000万的上市公司达到13家,典型的如南方证券买入上海汽车(相关,行情)8667万,海通证券买入福建高速(相关,行情)3090万股,渤海证券增仓天津汽车(相关,行情)880万股,银河证券更是联合中国移动购买太钢不锈(相关,行情)4853万,东风汽车(相关,行情)4620万,鞍钢新轧(相关,行情)8133万,钢联股份(相关,行情)2327万等等。考察上述重仓品种低价大盘是其主要特点,其次多数上市公司身居传统行业,且行业地位重要,经营业绩稳定。但由于历史上股份震荡幅度不大,因此一般投资者不太注意。此外,部分公司还具备了外资并购预期、浦江开发等新题材,券商增仓的时间段主要是2001年第四季度和2002年第一季度。
从各券商投资总额看,海通证券、国通证券、广发证券、华夏证券、南方证券等5家券商持股总数量列前5位,与这几家公司当前在证券行业的实力排名基本相当。从各券商持股上市公司的风格来看,其中中信证券投资比较集中,将93.19%的持股资金用于9家公司的高强度持股,并成为其前5大股东。其次是光大证券,有6家公司持股列前5大股东,占资金运用量的86.51%。位列其后的分别是广发证券、海通证券。显示这几家证券公司对相关上市公司的投资信心,不惜财力地成为其前5大股东。从投资上市公司家数看,海通证券、南方证券、华夏证券、中信证券和国泰君安5家券商的投资对象较为分散,而国通证券、广发证券则相对集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