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末,深沪股市终于走出了人们期待已久的反弹行情,成交量也有明显放大,不少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得以恢复,“抢反弹”也就成为了一大热门话题。但仅仅反弹3天后,当两市成交总额达到194亿元,更多的投资者期望市场能够在成交量的配合下继续高奏凯歌之际,大盘却在12月的第一个交易日一头栽将下来,将刚刚恢复的市场人气打了个七零八落。那么,为什么投资者既盼量能放出,又害怕成交量的急剧增加而导致大市的运行趋势(至少是短期趋势)出现逆转?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大多数情况下,无量上涨是假涨,因为上涨与下跌不同,前者需要量能的堆砌才能构筑上行的“台阶”,而后者甚至可以在无量的情况下做“自由落体运动”。但在股价已经上涨到一定程度并稍事休息后继续上涨时,则不需要成交量倍增的配合,否则有主力借对敲“做秀”以诱多出货之嫌。因此,不管是大盘还是个股,在成交量稳步放大的情况下扬升了一段时间后,一旦突然出现急剧放量的现象,我们就应当保持高度的警惕,而在成交量放大的同时如果股指或股价的涨幅甚小,则随后回落的可能性就相当大了。
与无量上涨相反,无量下跌往往是真跌(因突发利空导致的主力倾倒式出货是一种例外),因为下跌需要的是势能而不是动能,而势能是不需要量的累积的。倘若大盘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盘跌之后突然放出很大的成交量,反倒说明市场恐慌盘已经涌出,并且有等量的承接盘接过了抛出的筹码,随后所展开的,将是对恐慌性下跌的一种报复性反弹。
对个股而言,其涨跌停板上的量能变化在操作上又有所不同。成交量的明显放大反而有可能是对原有趋势的一种反动,如在涨停板上成交量骤然放大,说明股价虽然涨停,但抛盘甚重,短期内惯性上冲的能力将大打折扣;小量封停则说明市场持筹心态稳定,有仓者大都不愿轻易抛出所持筹码,后市仍将上扬,直至放出大量为止;跌停板上若成交量很小,而压在“卖一”上的封盘量却很大,说明极少有人愿意在当前价位入市接货,后市仍将以下跌为主;而成交量突增,股价时不时地打开跌停板,则意味着有大资金接货或主力通过对敲以吸引投资者的“眼球”,随后的反弹行情应可期待。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巨量且尚未封住停板,还得看之前股价是否已经下跌了一段时间或一定空间,若处于跌势初期,则有可能是主力通过施放“换庄”的烟幕弹以吸引投资者,以达到顺利出局的目的,投资者切不可上当受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