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五常热”被泼冷水 京城学者恶贬张五常
http://business.sohu.com/
|
|
北京有经济学者在京城传媒上批评近期在国内红极一时的经济学家张五常,并呼吁要“给张五常热降温”。
逻辑理性令人怀疑
近年来张五常的名字在国内媒体上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尤其是近期张五常在国内多所高校进行了多次演讲,他的散文类著作也在内地数家出版社陆续出版,形成了国内经济学界的“张五常热”,不少青年学生对他的崇拜急剧上升。
对此,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夏业良近日在《北京晚报》上提出质疑。他认为,张五常在谈及自己对经济学原理的领悟或出神入化般地应用时的过分夸张和极端化表述,使人怀疑他的逻辑和理性。
自卖自夸语多吹嘘
夏业良说,张五常对自己的智商或遗传基因特别有自信,甚至自称连世界乒乓球冠军容国团也曾跟他学打乒乓球;同时自以为写了几部石破天惊的经济学著作,其中《经济解释》,他自认为是超越了斯密和马歇尔,又自抬自地借人之口说《佃农理论》是合约理论和代理理论的“始作俑者”,而实际上《佃农理论》英文版在25年里的全部销量不超过200本,中文版最近才与内地读者见面,与其说他具有华人世界少有的学术影响,不如说是他那“语不惊人死不休”式的演讲给他帮了大忙。张五常还说自己曾经与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几位经济学大师为伍,并且是“亦师亦友亦学生”,连科斯和诺思两位诺奖得主都做过他学生。夏业良以嘲讽的语气说:“如果是因为他在讲课或进行某次演讲时,有些著名学者在座,就可以不经他人认可把别人看做学生,那么许多在北大上过讲台的人都可以说自己曾是某某著名学者的老师了。”
似有自恋狂倾向
夏业良还批评张五常自恃具备大智慧,可以“起码30年不读书”的说法。他质疑张五常一边说自己“喜欢独自思考,不喜欢与同事研讨”,一边又经常津津乐道自己如何与几位经济学大师比肩接踵,切磋交流,怎么会如此自相矛盾?
夏业良讽刺张五常“似乎有自恋狂倾向”,常常口出狂言,自我崇拜。他引用了张五常自己的一段描述:“有一次,是1988年吧,我和弗老(指弗里德曼)在无锡行得倦了,坐在一间破旧的茶寮休息。一个年轻人认出我是谁,跑过来恭敬万分,对我说了好些仰慕的话。我等他说完,就介绍身旁的弗里德曼,那青年站不稳,要我扶才不倒到地上去。”夏业良讽刺地说:“那青年或许不是内地青年,1988年的内地青年中对张五常那样了解和倾慕的大概只有他的亲戚。”
|
2002年2月25日11:30 |
内容相关文章 |
|
作者相关文章 |
|
|
|
责任——搜狐财经视线以历史的责任感为国家经济的振兴奉献青春和智慧;
声音——搜狐财经视线关注财经热点,倾听百姓心声;
反思——对过去的反思意味着清醒、提高和进步,成功需要反思的烙印。
征稿启事
|
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