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安邦集团研究总部分析师 邹卫国
在目前萎靡的市场背景下,关于股市改革问题的议论,开始“火爆”起来。不过这种讨论气氛令人担忧:基调变得“激情”起来,“革命”气氛也开始浓厚。不过,讨论来讨论去,并没有什么新意。上市公司的产权变革与上市公司股权的全流通,似乎是着墨最多的,一些人甚至提出要以此作主线,推动股市变革。
股权问题不是核心
比如股权不流通的问题。现在,对于股权不流通的问题,成了众矢之的,几乎所有的报道都说,股权不流通如何成了市场边缘化(大体是指股市在金融体系的地位下降,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下降)的症结。甚至进一步推论,这个格局一天不打破,股市就难有“艳阳天”。举个例子,对于股权不流通的问题,一些人认为他导致了上市公司大股东掠夺小股东。
其实这些观点可能有问题,这可以与非上市公司做一个比照,非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股份是不能在主板上流通的,难道非上市公司大股东都普遍存在着掠夺非上市公司小股东的现象?
所以,有关上市公司股权问题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它的确导致了很多问题,但就股市当前所面临的各种错综复杂问题而言,根本不是关键。
命门在信息披露
那么关键问题在哪呢?我们认为,我国股市的命门在信息披露,我们并没有一个刺激信息充分披露的机制。为什么是这样的呢?格物致知,而后能正心诚意——只有在充分了解了上市公司之后,人们才能够正确的给予定价,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选择上市公司,由此才能够消除市场上出现的各种不合理现象与问题。但是现在的情况恰恰相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使得市场无法对上市公司合理定价,从而大大扭曲了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其实近年来,为强化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证券监管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规章制度,从而构建了一个较为完备的信息披露体系。但是,在这个较为完备的信息披露体系下,信息披露不充分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在上市公司方面,往往持能够少披露就少披露、能不披露就不披露的态度进行信息披露;而且,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也是难以令人乐观的。
由此,一些人对于股市的信息披露前景产生怀疑:一些人对于这样的机制很不理解,世界上存在这样的刺激信息充分披露的机制吗?
机制问题的本质就是一个利益问题
其实,机制问题的本质就是一个利益问题,要引导信息充分披露,就是要引入多种利益冲突的主体,这就是要使得股市的利益格局多元化。目前,我国股市的参与者很多,有上市公司、社保基金、共同基金、个人投资者,还包括其他实力很强的私募基金。但是,这些投资主体从交易机制上讲,利益是一体的:公司股票下跌,将使得他们共同受损。所以,这种利益机制传递到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方面,必然使得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不足——在这种机制的作用下,投资者的注意力也会更多的注意于上市公司的利好因素方面,而回避上市公司的诸多问题方面,由此导致的作假行为也不足为怪。
但是,在利益多元的情况下就不是这样了,市场的参与者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会更多的刺激上市公司披露符合自己利益的信息,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信息披露更加充分了。
引入做空机制是一个优选
促进利益多元化,引入做空机制是一个优选。引入做空机制不仅仅是投资人避险的工具,对于我国股市而言,做空机制是形成一个刺激信息充分披露的机制的基础,其对促进整个市场的信息披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于做空机制对信息披露的刺激作用,曾经轰动一时的安然事件是一个绝佳的例子,做空机制不仅为进一步追踪安然内幕提供了激励,也加快了安然股价向其本应有的价值回归。
资料显示,2000年底之前,随着安然股价持续上涨,卖空安然股票的人越多,到2001年2月其空头总数达到1400多万股。至6月底做空活动又再度攀升,10月达到近2000万股,11月突破3000万股,12月则达到天文数字般的近9000万股。在此期间,对安然关联交易与会计手段的质疑也在不断升温。由此可见,伴随着媒体与市场对安然的追查,做空机制不仅为进一步追踪提供了激励,也加快了安然股价向其本应有的价值回归。
现在,《证券法》正面临修改,基于做空机制的独特作用,应该考虑及时把这种交易机制列入修订范围。
本文为搜狐网独家稿件,如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