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05月15日09:28从2001年的第三个季度开始,沪深大盘由盛而衰,两市综指跌幅均超过了20%,市场陷入了极度低迷状态。进入去年第四季度后,整个市场在暂停国有股减持方案和降低印花税两大利好政策的激励下,也曾出现过小幅而短暂的反弹,但从总体上看,市场最终还是呈现出一种熊市格局。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从去年下半年到目前,基金的整体走势要好于大盘,在整个熊市格局中,可谓“一枝独秀”,充分体现出了“专家理财、分散投资”在管理与化解投资风险方面的独家优势。据有关资料显示,两市绝大多数基金的净值在去年第三四季度中均随大盘的深幅下挫而出现程度不同的负增长,扣除20%的债券投资比例,其平均净值增长率约为-15.3%。与同期沪深两市20.6%和22.1%的综指跌幅相比,其下跌幅度显然要小得多。即使在今年1—2月份市场跌幅趋缓的情况下,基金的平均价格也只下跌了5.6%,小于同期两市流通A股的跌幅7.9%。这一点正好应验了国际基金业的共识:基金往往能在熊市格局中战胜大盘。
当然,并不是说在熊市中即使基金无所作为,也可坐收渔利。基金之所以能在弱市中跑赢大盘,应主要归功于基金管理人的熊市思维和策略:首先,是仓位控制策略。据统计,去年第三四季度两市49只基金的平均持仓量均不足50%,同时各基金的持仓比例也未见有太大增幅,相反许多基金还大幅度地削减持仓量。这一行为与我国证券市场中目前尚无风险对冲机制不无关系,在大盘的系统性风险较高的情况下,仓位控制便成了基金管理人化解和防范市场风险的无奈之选。其次,是分散投资策略。在当前市场普遍低迷、新投资热点尚未出现的市场格局中,各基金都不同比例地大幅减持了传统的基金重仓股(如科技股等),而将仓位转移到了传统产业类个股及问题股和T类股。由此,一方面反映出基金经理耐心等待市场热点的心态,同时也可看出,在整个市场风险较大的情况下,基金经理人只有通过分散组合投资,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规避市场风险。第三,是产业调整策略。一般而言,在牛市市场中,基金往往乐于将投资组合中的行业分布向高科技、高成长的行业倾斜;而在熊市格局中,基金为了降低风险,则会采取较保守的投资策略和组合,提高公用事业以及服务业在其组合中的比例。根据对49家基金行业投资组合的分析,在去年第三四季度中,交通运输业取代信息技术行业成为基金投资的首选行业,机械制造和批发零售行业在基金组合中的比例也有所上升。一些业绩优良、运作稳健的传统产业类个股,成为基金管理人的“最爱”。
虽然在弱市中,基金的表现整体好于大盘,但各基金公司所属基金的表现却有很大差异。总的来说,在此次市场的调整中,规模较大和持仓量较重的基金其净值的跌幅也较大;而小盘基金则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例如从折溢价率来看,5亿以下的小盘基金整体处于溢价状态,而5亿以上的基金则有不同程度的折价。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小盘基金具有“船小易掉头”、易于操作等优势。
从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国际上已成经验之谈的“弱市中基金表现优于大盘”的现象在我国证券市场上也得到了印证。这一方面反映出,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正逐步走向规范化,市场参与者的行为逐渐趋于理性,基金管理人规避风险和驾驭风险的能力也较以往有所提高。从另一层面我们也可以看出,价值投资的理念正在市场中崭露头角。一些业绩优良、经营稳健的个股在长期被市场遗忘后,正在重新成为市场的新宠。
有理由相信,价值型投资将成为市场投资者共同的投资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