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张维迎):我们知道新希望集团是从老希望集团做起来的,是从饲料做起,饲料卖给农民,农民又比较憨厚,所以农民的钱比较好赚一点,不知道刘总在这方面有什么体验?
刘永好:对于这点,我们有正、反两个例子。先说好的例子吧。八十年代初我们下海创业,养鹌鹑,当时大家都说养鹌鹑不赚钱,从两毛钱一个蛋到7分钱一个蛋。我们从这个基础养起,从技术、配方、成本等等使我们的成本降到两分钱,我们养了15万只种鹌鹑,孵化率是90%,只需要十几天从两分就变成了五毛钱一只,所以真正赚了大钱了。但市场供不应求,因为大家相信我们。我们越养越多,又卖小鹌鹑,又卖饲料,我们的利润率一年翻几十倍,但我们发现了鹌鹑养到一千万只了,全县吃不了,全成都市吃不了,全国都吃不掉了,我们把鹌鹑卖到黑龙江,还在呈几何式增长怎么办?再做是害农民。所以我们开始降价从5毛的鹌鹑卖到3毛、2毛。最后我们发了一个通告,鹌鹑养殖疯狂的势头被刹住了。当时我们15万只种鹌鹑全部杀掉,受到相当大的损失,一些农民也骂我们,说就是因为你带动我们养鹌鹑,才造成了今天受损。尽管当时我们受损,也有农民受损,但保住了我们的信誉。所以我们的信誉一直非常好,这为后来我们的肉食业饲料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今天到我们的家乡来看看,都说新希望饲料好。
还有一个不好的案例,饲料越销越好,在全国建了几十家工厂。在94年新希望产品供不应求,总经理在原料买不到,或者价格特别高的时候,用了一些高水分的玉米,打碎的过程中,水在往下嘀,这是害人的。当时我们全国货供不应求,赚了500万,昧良心赚的。第二、三年农民的猪吃了我们的饲料不长肉。发现利润大幅度下跌,后来一查,发现我们的那个总经理有一个短期行为,这说明我们的管理不规范,说明问题在总部。为什么要短期行为呢?因为我们实行了目标考核,要总经理一年赚多少钱,超额多得,那年订500万利润,结果形成了1400万的利润,超了好多,多赚了一些不应该赚的钱,到现在为止我们在这个省的销售都比其他省差得多,可能我赚了500万,现在损失的是5000万,所以千万不要挣昧良心的钱。
主持人(张维迎):应了一句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不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