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8日将公布的“富豪榜”对其青睐不已,胡润称排行不是为了比富
胡润其人
1990年,从英国杜伦大学中文系毕业的胡润(RupertHoogewerf,下图),只身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进修。6年后,再返中国的胡润来到上海的安达信会计事务工作。
一年后,胡润毅然辞职。凭着自己的热情,他通过朋友的帮助和对中国媒体信息的收集,做出了1999年中国首富企业家排行榜,事后给《福布斯全球》发了一份传真———第一年的排行榜就这样出来了。
由于第一年只以英文形式刊登,并未引起国内关注。到了2000年,在《福布斯全球》的财力支持下,胡润找来了5位助手开始较全面地分析和收集中国富豪们的信息,这次的“福布斯中国50名首富”在国内以中文刊发后,引起了强大的注意力,2001年后,富豪榜由50人改为100人。
昨天,也就是福布斯第四年度“中国富豪排行榜”出台前夕,记者与胡润进行了交流。除了那句纯正英式“HELLO”的开场白外,他那口流利的普通话几乎让人忘了他是位英国人———或许这也正是一种暗示:“中国通”对中国企业家以及他们财富积累方式的了解,自有过人之处。
下周一新富豪榜出台
记者(以下简称记):这个时候,是关心今年中国有哪些富人的人,最关心你的时候——按以前的惯例,新的《福布斯全球》“中国内地富豪排行榜”该面世了。由于税务及“藏富”心理作怪,你的调查工作也许会遭到一些抵制。今年的新排行榜还能如期出台吗?
胡润(以下简称胡):当然可以。我们已经顺利做完所有统计及排名工作,可现在还不方便向你透露细节,但全部100人的名单将在下周一(28日)正式公布。去年差不多也是这个时候公布的。
记:你也是做媒体的,但现在你自己却成了中国媒体的新闻人物——这当然与你的工作有关,你正在做中国最受争议的事情:为富豪排名。大家感兴趣的是,作为一个英国人,你凭什么给中国的有钱人排名次?
胡:我们不是凭空想象,而是有一整套的数据来源:一是中国的媒体,我们会查阅大量中国的报刊杂志;二是实地考察,有时候我在报上看到某个人做得非常好,我们就去当地考察,找本地人帮忙,向他们问一些情况;三是看上市公司的市值,这个比较简单。
地产王是上榜新星
记:今年已是福布斯中国富豪榜诞生的第四个年头,与去年相比,本次的上榜名单有多大的变化?关注的行业呢?
胡:我觉得变化不是太大。但大家会感到房地产业是一个变化的重要之处。在新上榜的人中,不少是房地产界的人。这些人,不少是来自你们广东。我们在两个房地产行业的峰会上了解到他们。
记:这与在房地产发展中,广东最为成熟有关吗?
胡:可以这么说。房地产行业以前我们关注得不太多。
记:但他们也许并不欢迎你的关注。有些富豪认为出名会给他们带来一些麻烦,比如今年的查税事件。你怎么看?
胡:我们的排行榜也许真的给这些富豪们带来了一些“麻烦”。但事实上,当我们前去查询资料和相关信息的企业和个人时,大多数仍较合作。总之,今年表示不喜欢被排上的,没有太显著的增加。
我们不会因为谁喜欢与否而决定选择或是放弃,一切靠数据说话。我们的工作是建立在独立调研的基础上,与富豪们接触是为了多方面多渠道了解这些富豪的企业经营状况,用“眼睛”去洞察他们的资产状况,以便让排名更趋于客观和准确。重要的是,我们在调查中依据大量公开信息,比如传媒报道、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是有据可查、有案可考的,并非主观臆测。
我们不是帮企业比富
记:据说,除了全球及美国富豪排名外,《福布斯全球》为中国民营企业家排名,是在美国本土以外所做的第一个富豪排名。为什么选择中国?
胡:中国内地的民营企业家很不容易,这是中国企业和企业家给我的最深的印象。20年前,中国内地基本上没有企业家,但是到了今天,企业家队伍已经很庞大了,这个给我的印象也很深。英国在150年前甚至200年前就有了企业家,在英国富豪排行榜上的富豪,他们的钱基本上都是爸爸的钱,而在中国这种情况基本上一个也没有(可能有一个),中国的企业家基本上是在一代里完成财富积累的。
记:中国人有“排名情结”,尤其在财富上。你四年前开始这样的排名,也是为了满足中国人的这种情结吗?
胡:我们调查谁是中国内地最有钱的人,并不是帮那些企业家比富。我们的目的很明确:通过《福布斯全球》这样一家权威的财经媒体,让海外了解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
记:为什么不直接为企业排名而选择做企业的人?
胡:福布斯比较重视企业家,不管他们在哪里。中国目前的购买力排在世界前几名,很多人对中国很关注,我们欧美人希望多了解中国这个国家,多了解推动这个国家快速发展的企业家及其故事,了解了就不会害怕,不了解就会怕,就会有很多偏见。另外,我们也想告诉欧美社会,这些人是比较成功的,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大概拥有多少财富,这也是排行榜的基本意义。
福布斯榜毁了中国富人?
国家信息中心高辉清博士在其9月份发表的一篇财经月评中说:“过去,国内企业家都以能上《福布斯全球》的富豪排行榜为荣,但今年由于上了《福布斯全球》国内富豪排行榜的人都成了当地税收部门的重点监察对象,最近《福布斯全球》为了新一期排行榜寻找候选人时,被盯上的企业家都非常恐慌,不是避而不见,就是列举各种理由来证明自己‘不够上财富榜的资格’。据说,一位富豪甚至因此而改变了处世原则,过去是‘不该露脸的机会,绝不出来。’现在则成了‘该露脸的机会也不敢出来!’”
事实上,胡润在1999年第一期中国内地富豪排行榜出台后就一直引发争议,批评者质疑名录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支持者则盛赞胡润将中国富豪带进了世界的视线。
但是今年的情况仍然有些不同,批评并不仅仅来源于对其调查方法的质疑,而且源自这个名录对富人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如果是消极的,那么这项工作的意义又有多大。
有记者就此事采访一位对中国内地企业和企业家颇有研究的学者时,他数次予以拒绝:“我对这件事(排行榜)既不感兴趣,也没有研究。”但是最后,他情绪略为激动地补充了一句:“毁了多少人了还在搞这种事!”
每年的福布斯排行都会“制造”一批富人,他们从水底浮上来,受到大家的关注。其中有近六分之一的富豪已经从光环中淡出,比较有名的包括牟其中、仰融、杨斌、刘晓庆。
在一些富豪的圈子里,用调侃的话说,“某某被福布斯盯上了,真够倒霉的。”记者曾询问北京一位房地产商是否乐意上榜,他毫不犹豫地表示,不愿意上此类排行榜。他说,他的圈子中也没有人热衷于排名,“大家现在都很低调”。
还有另外一些方面的担忧。每年的福布斯排行榜公布后,总会使“有心人”关注“热门行业”的发展,比如说前年的IT业和去年的房地产业。但是有企业家指出,如果某一行业有几个富豪上了榜,很多人可能就会认为这个行业有多么好,然后盲目跟进。但是,有些企业家成功的经验并不具备普遍意义,也不是什么“暴利”的神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