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件独家提供给搜孤财经)
国安基金管理公司作为首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日前获中国证监会批准筹建。由此引出新话题:合资基金能否拯救已经疲软一年多的股市?合资基金能否较本土基金在赢利能力上带来焕然一新的面貌?
应该说,基金业引进外资是一个重大利好。中国证券市场不可能关起门来发展,国外证券服务业的成熟理念和技术确实值得学习。所谓由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合资基金,实际上还是中国人自己掏腰包组建的中资基金。但较国产的本土基金,合资基金可以把国外成熟的管理经验、专业技能、投资理念及风险控制机制移植进来。当合资基金在国内市场上活跃的时候,市场各方都期盼其能够发挥“鲶鱼效应”,激活整个基金业。这或许不是一种奢望,因为合资基金在市场营销、产品设计和产品创新等方面的能力,确实有助于国内基金业逐渐摆脱目前品种和风格雷同的状况。
可对于合资基金的赢利能力,国内投资者同样应该理性看待。一个突出需要认清的观点是,合资基金不是赢利基金的代名词。这个观点不是笔者单独的认识,而是出自某正忙于合资基金公司筹建的外方代表之口。用他的话来说,合资基金并不能保证肯定跑赢现有的本土基金,也不一定百分之百赢利。
对合资基金来说,能否实现赢利的最大考验来自二级市场风险。或许现在是进入中国股市最好的时机,毕竟上证指数(相关,行情)已较去年8月的最高点位下跌了三成多。但需要看到,国内股市缺乏有效的避险工具,若遭遇类似去年下半年的调整行情,合资基金照样在劫难逃。避险工具缺乏所带来的的风险,将使合资基金在很长一段时间感到“缺少点什么”。
再看近在眼前的问题,合资基金首先要跨过两道坎。一是与中方合资伙伴的磨合。“俊男靓女”的结合不一定能够造就幸福家庭,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跨国婚姻”能否“白头偕老”也待检验。中外合资的形式,理论上可以使双方加强沟通,加速外资进入中国基金市场的本土化进程,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然而,也有的专业人士依据国外经验认为,由于基金业基本是一个寡头垄断性质的市场,基金业领域的合资比较少见。这一特殊的跨国合资,意味着合资基金管理公司首先在内部整合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合资基金将碰到的磨合问题,如同企业间的并购一样,失败往往由整合不成功引起。若合资基金公司整合不成功,就难免出现内伤,甚至影响到公司所管理的基金的运作。
二是投资理念的冲撞。引进外资,意在引入国外成熟的投资理念,可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碰到的难题,反倒是投资理念要不要入乡随俗。照搬国外的选股价值观,在国内股市上进行实战,恐怕没有跑赢本土基金的平均赢利水平的把握。成熟市场上行之有效的投资理念和相应投资工具及程序,在中国市场上极有可能遭遇水土不服。而若合资基金管理公司需要对投资理念进行改良,其结果在现在预计更显得为时过早。在“我行我素”与“入乡随俗”间寻找平衡点看似容易,其实很难找到理想状态。对合资基金来说,投资者只用业绩进行评价,将难免使其感到来自投资理念冲撞的压力。但愿合资基金能够挺过来,否则,急于求成只会搞得更糟糕。
由于长期以来国内基金的管理费计提标准为1.5%,较国外基金通常水平高出25%至50%。许多投资者曾担心,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也将坐享这部分超额“租金”,从而变得不思进取。但本月正在发行的华安上证180(相关,行情)指数增强型基金已率先把管理费率调低为1%,预示着随后问世的合资基金将实行管理费率多元化。没有了超额收益,对合资基金来说是件好事。合资基金已经认识到自己不是天生的赢利基金,而且很难再坐享中国基金市场的超额收益,这或许是他们寻求用业绩证明价值的动力。倘若果真有这种动力,将是个良好的开端。
搜狐财经刊登此文并不代表搜狐财经赞同其观点,搜狐财经仅仅出于保证投资者知情权而刊登此文。
所有媒体及网站要转载,须经作者及本网站书面授权。请通过以下方式联系:
EMAIL: stock@sohu-inc.com
(搜狐财经征稿启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