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最新统计显示,今年前11个月我国境内金融机构共新增储蓄存款12016亿元,也就是说每月要净增1000多亿元的储蓄。截至11月30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达到8569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5%。我国国民储蓄率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
在年初降低利率的背景下,储蓄存款为何增长这么快?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认为,这首先得益于我国良好的经济形势。今年以来,我国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国内生产总值将迈上10万亿元的台阶,增幅将达到8%左右。
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广大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得到稳步提高。仅前11个月,全国金融机构工资性支出达到2118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9%。此外,党中央、国务院还采取措施提高城镇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减轻农民负担,这都为储蓄存款的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正处于向一个新台阶跨跃的前夕,而储蓄的增长就是在为实现这一跨跃而进行积累和准备。改革开放前十年,我们走过了满足“吃”、“穿”需要的阶段;上世纪最后十年解决了“用”的问题,家电等用品广泛进入家庭;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住”和“行”的问题。
从世界各国的发展历史来看,由日常消费向“住”、“行”等大件消费的转型,一般发生在人均GDP达到约1000美元之时,这时消费信贷开始介入。今年我国人均GDP接近1000美元;我国消费信贷也开始迅速发展,到11月底,以汽车和住房信贷为主的个人消费信贷贷款余额达到10189亿元,同比增长52.1%。但是目前多数居民与实现这一转型还有一段距离,而储蓄就成了他们重要的积累方式。
国民储蓄率居高不下,表明居民对社会的稳定、发展及银行系统的稳健性有比较充足的信心。居民储蓄为银行提供了充足的信贷资金,保证了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行,为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和积极财政政策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基础。
有关人士指出,目前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总额仍处于健康状态,但应进一步拓宽居民投资渠道,引导居民消费,采取适当措施疏导日益增长的储蓄存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