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上市公司的业绩创下新低,导致市场各方对今年中报的预期纷纷调低。然而,有关数据表明,对上市公司今年中报业绩抱过分悲观的态度则大可不必,业内人士认为,今年中报完全有可能好于预期。
宏观经济回暖
据国家信息中心的一份预测报告称,今年我国国民经济开局良好,多数经济指标都好于预期。上半年,外贸出口增速快于预期,从一季度的情况看,出口增长9.9%,从产品类型看,机电产品出口增长继续高于平均水平。出口增速明显好于预期,其原因主要是世界经济出现了温和复苏,需求有所增加,尤其是美国经济复苏进程加快,直接拉动了我国出口;此外,一季度出口退税增速高达74%,极大鼓励了企业出口。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19.6%,增速同比加快7.2个百分点。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国外投资者对我国经济发展信心增强,一季度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27.5%,增幅同比提高15.8个百分点。
国家信息中心还预计上半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5%。可以说,宏观经济偏暖的态势为上市公司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运营环境。
亮点行业不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产业形势分析报告指出,一季度以汽车、煤炭、房地产和电力等行业为代表的新一轮增长带动力量正在形成,并开始发挥重要作用。该报告指出,今年第一季度,汽车工业的景气状况迅速回升,呈现出近年来少见的景气局面,汽车产销量创历史新高,而且载货车、客车和轿车的产销量同时创出历史最高记录,是近年来不曾出现的。煤炭工业增长景气指数也快速攀升,达到了近三年的最好水平。
对于房地产行业,国家信息中心的资料显示,今年房地产投资增势迅猛。1-4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1467亿元,同比增长38.8%,增幅比去年同期上升16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现有资金充足,销售顺畅。
另外,华夏证券研究所提供的行业分析报告认为,计算机、机械、医药等行业今年都将有望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综合来看,以上这些行业的上市公司占目前两市上市公司的比重较大,它们的增长将对上市公司总体经营业绩起到引擎的作用。
微观不悲观
从上市公司的层面看,由于去年业绩下降主要是受宏观经济运行放缓、新会计政策影响等因素,而今年,宏观经济已经回暖,新的会计制度稳定之后,应该不会对公司业绩造成太大的冲击。如上年度因大量计提而使业绩出现大幅滑坡甚至巨亏的公司,今年第一季度有相当部分已经开始盈利。另外,新的退市制度实施之后,一批原先业绩很差的公司通过资产重组脱胎换骨,而另有一些则"下课",如果剔除已经"下课"的公司,两市上市公司中报的平均每股收益可能会更好看点。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日前对沪深1125家公司今年全年业绩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今年全年净利润增长可达到34.2%。该所认为,2001年上市公司的业绩并不是当年企业真实经营状况的反映,许多在2001年巨额亏损的公司在2002年第一季度就出现了盈利,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2001年的巨额亏损并不是完全由于行业的整体经营状况恶化造成的。
不确定因素仍有
主要的不确定因素体现在:上市公司去年大量的投资理财有相当部分延期到今年中期结帐,其投资收益状况直接影响中期业绩;上市公司税收政策的变化究竟对中报业绩有多大的冲击;一些在前两年增长状况良好的行业,如石化和电子等行业,虽然今年一季度产销状况良好,经济效益却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往后效益能否回升;原先绩优的公司会不会突然"变脸"等。
市场人士认为,由于大多数上市公司的中报不要求审计,因此利润调控相对更方便。在某种程度上,中报业绩与市场行情似乎也有直接的联系,有利用中报好业绩出货的,也有利用中报坏业绩打压吸货的,因此,市场行情好坏也成为影响上市公司中报业绩的一个不确定因素。
由此看来,投资者在面对中报时,更应该多一分平常心,不因业绩大增而喜,也不因业绩大减而悲,总之市场生生不息,风水轮流转,机会永恒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