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的商业实践,催生新一代企业领袖。-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他们具有什么样的领导力?他们将塑造什么样的未来?
2003中国企业领袖年会是由《中国企业家》杂志主办的一次企业界盛会,主题是“新领袖-决定未来的商业力量”。搜狐网财经频道将全程报道。以下是企业领袖年会第二阶段的研讨会。
王辉耀:中国今年进出口额八千多亿,出口四千多亿这意味着中国GDP有相当一部分依赖出口,三分之一是出口,中国企业走出去迫在眉睫,但是中国大企业走出去的却寥寥无几。中国企业为什么做不大做不强呢?我觉得现在外界环境条件在改善,中国也进入WTO两年多了,现在做不大最关键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问题。中国企业家杂志有一句口号很好,国家的较量在企业的较量,企业的较量在于企业家的较量,我还想补充一句企业家的较量在于拥有人才的较量。中国对外开放25年,大量运用在国外的老华侨、老华商,中国外资70%是靠这些老华侨引进进来的。但是我们现在进入新的阶段,在做企业的时候要考虑到目前中国硬件不断完善的时候,中国企业要做大的关键因素就在软件上,在人才上。以前我们是招商引资,现在我们必须要招商引智和招商引制!
一个是引进先进的管理制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引进人才战略。比如说我现在也有很多从国外回来国际化的人才,但是有相当一批人才没有回来。如果挣十万美元年薪,国内目前的税收高达44%,而如果去香港或者是去新加坡只有15%,这就很难吸引人才回来,在很多体制上还有对人才重视不够。所以中国人才的聘用,外资企业为什么在中国做的这么好,或者说遍地开花,我觉得很重要运用了大量国际化的人才。中国国际化的人才,或者是在海外的留学生和中国民营企业的嫁接、国营企业的价值和政府部门的嫁接还差的很远。大家在重视人才方面落在实处的非常少。在日本这种传统文化的企业,如日产尚可以聘请外国人做CEO。我最近去日本参加他们的经济论坛,在三年前第一次大家谈的时候日本人非常趾高气扬,去年谈中国威胁论,现在大谈中日互补。前段时间美国对中国输出产品太多,影响美国制造业,但是中间55%的出口是国外企业在华生产的产品,中国现在每年4000亿美元的出口,中间有大量的品牌、专利、管理、营销、都被国外企业占领着,为什么,没有人才。所以中国目前关键在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中国每年有五百万的大学毕业生,几十万的研究生,我觉得这些会成为中国将来发展的国际化人才资源。中国企业只有真正重视了人才,中国企业才可以做大做强,才可以有更大的发展。
最后补充一句,目前在谈中国企业做大做强,实际上中国企业要做大做强,从现在开始企业要把自己定位为国际性企业,而不仅是某国企业。要朝着这个宏伟目标迈进。前两天龙永图讲亚洲经济趋势,亚洲经济圈,中国企业要是只局限在中国肯定是做不大的。现在国际上很多企业都是国际化的企业,包括香港李嘉诚的企业,都有很多高级管理人才全是国际化的,包括聘用很多洋人,也包括包括华人。所以我觉得运用国际化人才非常重要。这个企业要做成真正的国际化的企业,要朝着世界的目标迈进。(声明:本文是搜狐财经独家专稿,如须转载,请与我们联系,发邮件至 e-finance@sohu-inc.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