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方式,可能在操作执行方面较受让原有股东股份难度更小,对国内其他银行有参考意义
赶在2003年的最后几天,兴业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一锤定音。
本周三(12月17日),兴业银行与香港恒生银行、国际金融公司、新加坡政府直接投资有限公司,在福州正式签订投资入股协议:三家共认购兴业银行发行的9.99亿股新股,占增发后总股本的24.98%,入股协议涉及投资总额26.973亿元人民币。
三家外资机构以近27亿元人民币巨资入股24.98%,兴业银行此举创造了国内商业银行一次引进外资股东最多、入股比例最高、涉及金额最大的纪录。
经监管部门批准后,兴业银行也将成为中国第6家引入外资机构投资的商业银行。
业内感到意外
兴业银行的上市和引资问题一直颇受关注,对拟引入参股的外资机构有多种传闻。而且三家国际知名外资金融机构赶在2003年内正式签约,这个速度让国内银行同业和媒体有点意外。
兴业银行董事会人士告诉《财经时报》,三家境外战略投资者认购新股比例已占增发后总股本的24.98%,逼近政策规定的外资参股中资商业银行25%的比例上限。这一协议已于12月12日被兴业银行董事会审议通过,明年1月将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并报中国银监会批准。
业内分析认为,与花旗银行入股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入股民生银行采用的受让原有股东股份不同,兴业银行由外资直接认购新增股份,这样的方式可能在操作执行方面难度较低,对国内其他银行引入外资有参考意义。
兴业银行通过1997年、2000年两次增资扩股,实收资本已经增加到30亿元,股东总数161户,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上海东方国际集团、招商局集团、平安保险集团、湖南电力公司等知名企业入股,逐步淡化了地方概念。此次增资扩股获批完成后,兴业银行的实收资本将达到40亿元人民币。
引发猜想
在兴业银行2002年启动公开上市和引入战略投资者后,曾有多家外资机构前来商谈合作。而最终选择了这三家,是因为有“共同的理念”。
作为世界银行成员的国际金融公司(IFC)参股兴业,似乎是最没有悬念的。目前,IFC已经在中国参股了南京商业银行、上海市商业银行、西安市商业银行以及民生银行。
拟入股比例最多的恒生银行HSB是全球最大金融服务机构之一,以市值计算,在香港银行业中排名第二,在风险管理、财务管理和零售业务等领域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新加坡政府直接投资有限公司(GIC)成立于1982年,是新加坡政府参股投资私营经济部门的主要平台,目前已投资于全球超过400家共同基金和公司,管理资产规模超过千亿美元,在业内被称为“亚洲最大及最神秘投资者”。该公司迄今在中国已参与了20多个项目,包括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中国移动、中国海洋石油公司等知名公司。
兴业银行董事长高建平本周在签约仪式上表示,此次兴业银行引进恒生银行、国际金融公司、新加坡政府直接投资有限公司三家机构投资入股,将显著改善该行股东结构,推动该行健全公司治理、改进经营管理,加快与国际银行业先进水平接轨。
记者从兴业银行获悉,把“建设一流现代商业银行”正式确立为战略目标后,兴业银行还制定了2003~2005年的中期发展目标:保持业务高速增长,资产规模在三年内翻一番以上,2005年年末达到4000亿元;2005年年末不良贷款比率控制在2%以内,资产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2005年实现利润超过30亿元,投资回报率处于国内同业领先水平;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基本能与进入国内的外资银行抗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