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近期骤然热闹,证监会、国资委高层相继公开发表言论,关于全流通和国有股减持,或阐述、或澄清、或辟谣;随后,一场热闹非凡、充满了想象力的全流通之辩在沉寂了近一年之后又一次爆发,名家云集,如火如荼。全流通问题已成为中国股市的当务之急,如何减持、减持比例是多少更是股市近期的焦点。天则经济研究所资本市场论坛--“破解全流通迷局”或许能给出答案,搜狐财经独家图文直播。以下是经济学家巴曙松的发言。
巴曙松: 目前的状况,即使唯一的真凶场外的低价转让停止下来,是我是我们的流通股股东的利益会受到侵害了?不会。按03年算每股2.6恩元,同期的每股净资产2.58,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流通股股东的转移。净资产的享受上升也是可以的,只要你是流通股无非推出用脚投票而已。
关键还是对小投资者对弱势投资者保护机制的缺乏。这完全可以做,我们的证券监管机构在他的范围里面可以做的,他老认为证监会在市场里面是万能的,谈到很多方面是受制于人,我看到一个报纸报道,说失后问高主席说,你们当时为什么同意这么一个差的方案?高主席说,你是在哪个会上媒体报道了。我觉得这个很意外,一开始我不同意,但是领导说把你拿下换一个人自然同意了,所以我说我同意吧。我是在一个报纸上看到的。
能够主动决策的余地可能是有限的,大家要体谅。这刚好在我们证监会能做的范围之类,独立董事制度法院也没有规定,但是我们的证监会有一个制定准则,通过规章来行使的。我们同样也可以推行这样的类似制度,给弱势的流通股东一个用手投票的权利,一个事先防范大股东违规的权利。真正的问题在于大股东滥用他的控制权的时候缺乏一个必要的机制。
一股独大大股东承担大的风险,是有利于他的大的风险,应该有相应的配套制度制约他才是问题的所在。
第三,体制问题。我们经常说证券市场从来不是我们经济的晴雨表,如果说是那是自欺欺人的,他有股权分裂的制度。它是我们整个经济体制缺陷的晴雨表,一个照妖镜,一招就能看出来。我们的市场能够让大家自由监督信息分析中证券市场是一个,每天的交易价格,信息披露,很多的市场主体包括我们今天在座的都能够分析他,而不是其他的市场一样这是内部信息,你看不到,谁看到是泄密的。证券市场它的秘密不是太多,为什么说我们是部委机关市场化最高的,那是市场推进的。我每天的开盘价跟千千万万的投资者密切相关,大家关心他。这是一个公开的市场,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分析市场,他的价格走势包含了很多的信息,其中一点反映了我们很多体制的缺陷。
按照理论上我们证监会是一个监管机构,不同的股东在价格的交易和流通应该有一个比它跟超然的地位监督他们。我们证监会监管国资委,国有股的方案你怎么说自己想卖什么价就卖什么价。如果要追究凶手的话,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我高兴怎么踢怎么踢,我今天说了原则上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我看到比较好的时候,社会保障资金有缺口,先减持,现在看不行了,又停一部分。下一步考核增值怎么考核啊?实际上反映了我们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重大的缺陷,每一个股市上的任何缺陷都在我们经济上面找到体制的原因。比如非流通股股权的问题,股权分裂的问题实际上是国有资产管理的事件,政府在经济上定位的问题。 刚才华生讲的国有股的减持是不合法的,其实不合法的地方多的。我曾经在中国证监会工作过,他们的三板市场是不是合法的?《证监法》规定要在交易所里面,他不在交易所里面,但是他可能还有一些合理不合法的事情存在,毕竟是一个转轨的市场。
第一,肯定华生教授的两点,一是无论在什么方案面前,政府应该对市场保持谦卑之心。第二,非流通股的场外转让是真凶之一,这是中国证券市场走向末路非常的障碍。不同意他的一点,它不是我们真正的真凶,真凶是缺乏对弱势流通股股东保护的制度,只有被动的用脚头的认赔出场的制度,没有一个主动的失前的用手投票的积极前来。既是裁判员和运动员的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反映了我们股权分裂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