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近期反复强调的1690点的强反压位未能成功放量突破,并列举了种种三月份的不利因素存在之后,市场在周三迎来了一次极为明显的调整行情,股指不但连续跌穿了十日均线、五日均线和三十日均线,而且成交量也再次出现了一定的萎缩。一般来讲,个股在调整中缩量似乎是一种正常的洗盘行为,但对于大盘来说却是一种下跌的端倪,因为这意味着缩量阴跌的开始。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热点也切换得十分快,比如周一的科技股、周二的农业股和家电股以及周三的次新股和商业股无不呈现出昙花一现的格局。热点的稍纵即逝从表面上看似乎可以适当地维系市场人气,但从深层次看,其却显示出机构缺乏长期恋战的决心。当市场处于一个短线投机资金到处充斥的阶段,其能够长久地在高位盘整就值得怀疑了。
消息面上,我们不容忽视的不利因素除了国有股减持、新股首日的高定位和新股发行的提速给市场造成了迫压、基金资金头寸不足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和上市公司年报业绩预亏、预警等公告正给市场造成较大的冲击外,国家紧缩银根的政策也值得我们提个醒。从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看,已连续三周发行票据达到500亿元,创下了回笼资金的最高纪录,这一切显然也是为了预防通货膨胀的压力。去年以来,经济理论界和银行实业界同时存在三钟不同的观点,就是防止通货膨胀、防止通货紧缩、既防通胀又防紧缩。当时,持有第三种观点的人普遍存在,而管理层也对此未加定论,而最近周小川谈到“当前的通货膨胀是很明显的,央行防止通货膨胀的说法是有道理的”之后,对于是否存在通货膨胀以及是否要防止通货膨胀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了,由此市场也有了央行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传闻。虽然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否实施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但至少可以肯定一点的是防止通货膨胀的政策短期内是不会变的,而随着国家紧缩银根政策的实施,流入股市的资金将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从本质上讲,通货膨胀可以让股市走好,但防止通货膨胀却会让股市失血。此外,从各方面来看,国家今年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要求已经让位于结构调整,即使股市能够保持长牛形态,但2004年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和部分行业的发展受到抑制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对此,投资者操作上要注意区别对待。
总体来看,热点的稍纵即逝和指标股的调整表明市场人气较为低迷,而成交量的再次萎缩也显示机构参与度有所降低,此外,股指连续跌穿五日和十日均线,空头排列尽显无疑,而均线系统的调头向下也显示市场杀跌动能即将增强的现状,在此情况下,大盘仍将延续震荡回落的行情,中线的疲软态势不容忽视。
本版作者声明: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述文章内容没有利害关系。本版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责自负。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