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频繁分红 利弊互见 |
 |
BUSINESS.SOHU.COM 2004年3月26日09:42
来源:[ 和讯网 ]
|
|
 |
在开放式基金如火如荼的分红潮中,始终有少部分基金不愿跟风,保持较低的分红比例和频率。事实上,基金频繁分红对投资者而言也是有利也有弊,无论基金公司还是投资者都不宜盲目追求频繁分红。
由于现行税收政策,机构投资者对开放式基金分红有着较高的要求。相关法规要求,对企业投资者申购和赎回基金单位取得的差价收入,应并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征收企业所得税;对投资者(包括个人和机构投资者)从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从合理避税的角度看,机构投资者当然希望开放式基金频繁分红。
不过,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无论是基金分配还是赎回实现收益,均不征收所得税。另一方面,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用赎回的方法实现收益还需要支付赎回费,这也增加了投资成本。因此,投资者希望开放式基金分红存在其合理性。
然而,频繁分红并非有利无弊。按现行规定,基金用于收益分配的必须是已实现收益,基金浮盈不得作为分配基础。频繁分红要求基金频繁交易,这就增加了基金的印花税和佣金成本。某基金年周转6次,其交易成本达2%,这无形中就增加了投资者的成本。
有业内人士批评,由于开放式基金多次分红成了业内惯例,而且有越来越频繁的趋势。一些并不适宜频繁分红的基金也不得不参与到分红大军中。例如,一些基金经理采取“买入并持有”的投资策略,而投资者的分红要求使其坚持这一策略的压力增大。而另一些被动投资的基金,如指数基金,从设计上说更是应该是“买入并持有,少分红甚至不分红”,但这类基金在适应市场要求上也开始多次分红,个别基金的分红频率还相当高。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