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带来稳定的现金流入
从媒体信息中虽未透露出企业年金的规模以及可以入市的金额,但可推断出企业年金一旦入市将会为二级市场带来持续不断的资金流入。
资料显示,企业年金目前规模大致在300亿元,较社保基金1300多亿元的资金规模来看,似乎是个“小弟弟”。但千万别小看这个“小弟弟”,因为在未来数年内其将有爆发性增长。据业内人士透露,在未来三年内每年将新增1000亿元,在2010年将达到1万亿元。
这就带来了两个信息,一是企业年金入市规模将是惊人的,即使按照10%的比例进入股票市场,在2004年也会有30亿元的规模。二是企业年金入市规模是递增的,因为每年新增1000亿元,其实也就意味着在近三年每年会有100亿元的资金流入股票市场。如此一来,证券市场的资金结构又多了一个主体。
资金源源不断支撑长牛
这就给市场一个印象,证券市场的资金是源源不断的,从QFII到社保基金再到企业年金,而且此类资金并不是进去了就没有后续资金的封闭式基金,而是一个源源不断的开放式基金,这样就能够从资金源头上不断地给股票市场提供后续资金。
但问题也随之产生了,有这么多的优质企业为这么多的资金提供投资对象吗?
既如此,我们认为需要解决这一矛盾,即扩大筹码供给,一方面可以在国有股全流通方面加快节奏,在资金供给极其充裕的背景下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另一方面可以扩大供给,比如说迅速推出中小企业板,给目前的资金提供投资对象。再有就是增加大盘股的供给,将优质蓝筹企业留在境内上市,这也是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法。
操作模式及投资对象值得跟踪
从目前的信息来看,企业年金可能并不会自营,而是委托理财。据资料显示,无论是基金还是券商抑或是商业银行都在虎视眈眈这一巨大“蛋糕”,其中基金管理公司最为积极。
博时基金管理公司自2000年就开始了一系列研究工作,该公司完成的《中国企业年金制度与管理规范》一书,提出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取向已被有关部门吸收和采用。今年以来,全国各地举办了多次企业年金的研讨会,基金公司成为会议的主角。
如此推测,企业年金的投资模式与社保基金一样——委托投资,只不过,委托对象可能会有些差别,社保基金是委托给基金管理公司,比如说博时等。而企业年金除了委托给基金管理公司外,还有券商,甚至是商业银行。如此就会有不同的投资对象,基金与券商的投资理念开始趋同,所以,企业年金可以与他们共享研究成果,投资到一些具有成长性的个股中;而商业银行则较为繁杂,既可能是金融市场的投资品种,比如说货币基金、短期金融债券等,也可能是二级市场股票。
既如此,跟踪企业年金的动向就有两个思路,一是从以往企业年金的持股信息看,其持有的如火箭股份、南京水运、承德钒钛、酒钢宏兴、凌钢股份和韶能股份等个股,从中可以看出企业年金的运作思路;二是可以从基金、券商的投资思路上寻找企业年金的可能投资的对象。就此两个思路来看,我们认为稳定增长的电力、航运、钢铁等行业有望成为企业年金投资的重点,可以予以密切关注。(江苏天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