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陈了整整8年的中资商业保险公司审批大印又将重新启用。
从广东传来最新消息,一家由大型民营企业发起的中资财险公司——阳光保险有望本月拿到首张牌照。
昨天,中国保监会发展改革部负责人对此未置可否,但他对《北京晨报》记者说:“对于民营资本和国有资本,保监会将一视同仁。”
同时,他透露,到目前为止,保监会已收到30余份申办新保险公司的申请。“原则上,保监会将对开设新的中资保险公司不设上下限,成熟一家就批一家。”他说。
中资商业保险公司的审批大门一旦重新打开,就意味着有大批的中资保险公司将涌入保险市场,同时也意味着中国保险业将注入大概200亿到400亿元“新鲜血液”。
1996年,新华、泰康、天安、华安四家保险公司获批成立,此后,保险监管机构就停发了中资商业保险公司的牌照。直至今年3月,保监会才颁发了一张农业专业保险公司牌照。
但今年开始,中资商业保险公司审批工作渐行渐近。今年3月中旬,保监会发展改革部牵头召开了“中资保险公司筹备组负责人”会议。在这个异常低调的会议上,当时已向保监会递交开设保险公司申请的28家公司筹备组负责人悉数到场。
5月18日,保监会以“第3号主席令”的形式正式公布《保险公司管理规定》,从而大大降低保险公司市场准入门槛,这无异于加速恢复审批中资商业保险公司的步伐。
据《广州日报》报道,这家有望本月拿到牌照的阳光保险暂定名为“阳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业界一直盛传本月中旬刚离任的原广东省保监局局长张维功将出任董事长。
据悉,除了阳光保险外,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与中国再保险三大巨头也希望设立的下属保险公司最先得到批准。中国人寿准备设立财险公司;中国人保准备设立寿险和健康险两家公司;中国再保险准备设立一家寿险公司。(记者 李隽琼)
背景:中外资保险格局失衡
对于保险业的监管机构8年不发中资新牌照,业内分析认为,主要是为了促使1996年成立的那批公司迅速成长起来,以时间换取成长空间。
但截至2003年底,已有37家外资保险公司在华设立了67个营业机构。其中,上海的外资和中外合资的保险公司总数已超过中资;在北京和广州,外资和中外合资的人寿保险公司总数也超过了中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