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零售业难以本土化。外资已进入中国的连锁业,且避开中国传统行业中的强势,比如百货业。像沃尔玛的折扣店业态,家乐福的大卖场,冠军生鲜超市,宜家家居中心,seven-eleven便利店,都是国内发展不快或基本没有的业态。 根本不用担心本土零售业会输给外资零售业。古今中外,没有一个国家的本土零售业处于次要地位,哪怕在殖民地国家也没有。因为零售业本身很特殊,和消费者购物心理、生活习惯、购物文化相关,外资零售业很难本土化。 最大的威胁。主要原因是国有零售商业在传统零售业中比例过大,很难发展。在北京,京客隆主要在朝阳区做,超市发主要在海淀区做,他们受各区的税收制度、经济发展程度的束缚。相对而言,民营零售业发展快,比如国美、物美,连百货大楼、西单商场都做不过他们。这是体制问题。 最大赢家以及出局者。从外资进来的第一天,中外的较量就开始了。沃尔玛在世界上很强,但在亚洲地区并不强,没有挣钱。上海的本土零售业发展很好,所以沃尔玛一直不敢在上海做。商圈范围两三公里的综合超市很难坚持下去,肯定有些企业会倒闭。因为大卖场规模更大、商品更多、环境更好、价格更低。 中外批发业竞争将最激烈。国内制造商下属的批发企业多,纯粹的批发商少。国内批发商主要提供产品,很少提供服务。垄断、半垄断太多,结构不合理。在与国外零售业的竞争中,批发企业也不能对零售企业提供应有的支持。 国外批发业中,与居民生活有关的食品、服装纺织、化妆品等很发达,国内这方面的关联很微弱。并且由于制造商直接给零售商供货,商品流通成本过高。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传统批发市场会慢慢转变为加工、物流、批发一体化的业态。 由于批发业区域性和本土特征淡薄,外资企业大规模进入后会产生更激烈的竞争。(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黄江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