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 瑞
深圳报道
以并购重组著称的华润集团,在媒体和投资银行的质疑声中,战略思路大变。
7月1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华润高层向本报透露,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将成为华润集团的整合期,华润谋划在国内整体上市的思路必将改变,华润物业的整合也显得迫在眉睫。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宁高宁改变了原来的计划呢?
分拆上市
2001年,华润高调回归,将“立足香港,背靠内地,面向世界”调整为“立足香港,面向内地,走向世界”,并预计5年内在内地投资500亿,再造一个新华润。
2003年7月初,华润成立华润股份有限公司,为其在国内A股整体上市作铺垫。根据重组计划,资产666亿港元、营业额达359亿港元的香港华润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华润集团”宣布,其母公司中国华润总公司下称“华润总公司”已获中国政府批准,联同其他4家发起人共同成立华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润股份”。新成立的华润股份注册资本164.67亿元人民币,华润总公司持股99.9842%。
对于新公司,华润总公司寄与厚望,将其持有的“全部经营性业务”,包括“华润集团以及其他境内外业务”注入了华润股份。
但不久前华润集团一直希望在内地发行A股集资的筹划却发生了改变。
据华润内部高层对本报记者透露,华润高层认为在国内整体上市的战略思路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宁高宁更倾向于分拆上市,将华润集团上市公司华创(HK.0291)旗下除零售之外的业务全部分拆上市或卖掉,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业务不清晰的问题。
而实质原因是华创业务在内地拓展不畅令宁高宁改变了想法。
华创旗下的子公司主要分布于五大行业包括零售、饮料、石化、食品和纺织。其中零售,饮料和石化这三个行业的经营业务溢利远较同行为差,这三个行业已占华润创业75%的销售额,却只贡献出28%的股东应占溢利。因此这三个行业决定了华创的命运。
也有另一种可能性让华润高层改变了思路。
华润高层认为,华创现在的市值是200亿左右,已经是比较危险的了,未来的市值和赢利能力将更加危险:如果华创的经营状况不佳,股票跌到四五元,市值一旦低于100亿,就会被踢出恒生指数。华创为了避免这种危险,干脆就不要什么恒生指数,彻底全部拆成上市公司。华润万众已经上市,华润石化也在酝酿上市,目前只是考虑在什么地方上市或是借壳上市的问题。
但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华润最好的做法是将华创的五大行业分拆卖掉,而不是分拆上市——分拆上市解决不了华润创业业绩下跌的事实。
三大命脉业绩不佳
零售是华创的第一主业,做得并不理想,华润万佳一直处于亏损状态,除深圳本地万佳店赢利外,其他的华润标准超市、深圳以外的万佳店面全部亏损。至于香港零售业务,业绩已大幅下滑。
华润万佳在今年收购苏果之后,目前正致力于扭亏。据其高层透露,预计今年年底扭亏。
其次,是华润石化的前景并不乐观。按照中国入世协议,中国将于2003年1月之前,开放石油产品的零售业务;2005年1月之前,外资企业可分销石油产品及原油。以“华润石化”的资产值看来,其实力远不能与国内两大石油集团相比。自1997年香港经济放缓令炼油需求下降,加上供过于求,地区批发出现减价压力。“华润石化”在香港油品市场可发展的空间也不大。
而宁高宁一贯称:做不到行业内的前三名就卖掉。华润石化在国内与中石油、中石化的实力比较相差太远,因此近期宁曾公开表示要将华润石化全部出售或将部分股权出售于中石油。
但目前处在徘徊阶段,因为石化业务2002年给华润集团创收2个多亿,2003年创收3个多亿,虽然未能做大,但目前卖掉略显可惜,所以决定上市后套现。
因为宁高宁的观点是:一项资产只有放到资本市场,才能知道它的价值。资产上市前卖与上市后卖差别较大。
7月2日,华润石化总经理朱丹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华创的目标明确,只做零售。从长远来看,华润石化是有一个单独分拆上市的概念。目前还没有卖掉的打算,这是集团层面的问题,我们只能把自己的事做好。”
华润石化在内地的分公司深圳华润石化投资有限公司在广东拥有25个加油站,并从事成品油的批发业务。据华润内部高层透露,该公司今年上半年曾欲将35%的股份卖给中石油广东公司,但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谈妥。
朱丹表示,华润石化在内地的分公司主要从事油品分销,与中石油的合作,主要是出于供应链的考虑,希望在上游资源产生协同效应,为了资源,就必须和两大公司合作,目前正在洽谈阶段,双方有个价值认同的过程,因为对方是大公司,而华润石化内地分公司只是很小的一块。且涉及到商标、品牌及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问题,所以需要一段时间的协商。
而华润高层表示,华润石化希望引进战略投资者的真正意图是:一是有利于降低成本,成立合资公司后,华润能够拿到内部的低价油,中石油将以批发价出售予华润石化;二是和中石油合作后,能把华润石化市场做得更大,因为目前中石油处于垄断地位,华润如果单打独斗的话,很可能受到中石油的挤压。
一向为华润内部人士津津乐道的华润啤酒行业,通过不断的兼并,范围扩大了,但实际的利润率却下降了。
郎咸平表示,通过华润啤酒公司经营及发展状况来看,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华润啤酒业务的经营业务利润率由2001至2003年皆比中国啤酒同行为差;第二,整个啤酒行业溢利呈下降的趋势。
2001年至2003年间,华润啤酒的销售量持续上升:由2001年的11.3亿元提高到2002年的18.5亿元和2003年的19亿元,其净利润却越来越低,由2001年的5000万元降低到2002年的4400万元和2003年的2600万元,这清楚地显示华润啤酒在控制营运成本方面做得不好,导致营运成本持续增加并高企。
且华润啤酒和青岛、燕京啤酒相比,虽然销量上升,并购的企业越来越多,却没有一个在全国比较有影响的品牌。很多消费者对华润啤酒在国内排行老大的位置并不了解。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林分析师向本报记者表示,华创本身发展需要资金,如果其他业务太多,必然会争分资源,且华创旗下几项业务的关联并不是很大,若说零售带动分销,有些牵强附会,且石化受油价影响,前景并不乐观,所以卖掉石化等业务,专心做零售是明智之举。
物业整合
华润高层同时透露,华润物业的分散状况也让宁高宁颇感头痛,宁在近日公开表示对华润置地经营状况的不满。未来一年也有可能将这些物业整合到一起,具体如何操作,华润高层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思路。
华润集团目前有5家公司在做地产,包括上市公司华润置地(HK.1109)旗下北京、上海、成都三家分公司,华润物业,华创物业,泰国长春置地,华润深圳公司的商业地产。华润置地在做住宅项目,深圳华润中心在做商业地产,业务也同样比较分散凌乱。
这位人士透露,华润集团原来的计划是将所有的物业都以信托资金的方式上市,但涉及到内地、香港、泰国的物业部分,比较复杂,各地的法律都不尽相同,后来只好放弃。
近期,泰国长春置地本打算单独以地产基金的方式在泰国上市,并且让投资银行已经做了一个上市方案,但这一方案在上个月被宁高宁否决。原因是地产基金上市和普通股票上市有所不同,受限制条件较多:如出租率、金额等。华润高层认为,如果一项资产比较赚钱,一般会采用股票方式上市,而不采取地产基金的方式上市,这样做对私有制资产并没有什么好处。
唯一令华润高层满意的是华润投资逾40亿港币,总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集零售、餐饮、娱乐、办公、酒店、居住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商业地产项目华润中心, 目前招租已经完成70%,华润集团高层对这一项目目前的进展比较看好,并且预备将这一模式向珠三角及一些有潜力的大中城市拓展。
但业内对于华润的这一项目进行拓展的状况并不看好,其一在深圳做SHOPPING MALL受消费能力等诸多因素影响可能比较有优势,招租状况完成良好,但问题的关键在于经营状况。且目前深圳还有几家地产公司在酝酿SHOPPING MALL项目,建成后会与其形成竞争;其二,在其他城市受消费习惯、消费能力的影响,这种模式的SHOPPING MALL未必能与已有SHOPPING MALL或普通商场竞争 。
这位高层认为,华润目前最分散的就是物业资源,所以这块的整合可能是华润高层急需考虑的问题 ,很大的可能是将商业地产与华润原有的物业整合到一起。随后会有一系列的人事变动。
7月2日,华润置地总经理王印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目前还没有整合的计划。
但郎咸平认为:华润目前需要考虑的是将行业作强而不是进一步做大。如果真要重组,合并后的业绩也不会显著上升,因为这又是做大做弱的思维。
成立财务公司
宁高宁的思路是实现专业式多元化,目前24个利润中心将来只剩7到8家,全部为上市公司,各自向华创一样实行独立、专业化操作,华润其他不能作大的行业优胜略汰。
华润集团目前在香港已经拥有6家上市公司:华润创业、华润置地、华润励致、华润电力、华润水泥、华润万众,正在酝酿上市的公司有:华润石化等。可以预测其上市公司在不断涌现。
华润高层透露,未来这么多的上市公司将如何控制,是华润高层目前考虑的问题。华润高层一直在琢磨未来集团和上市公司之间的关系 :是成立一家服务中心还是控股公司一直让华润高层犹豫不决,最终决定成立财务公司,管理华润集团所有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华润集团原有的财务部将由财务公司代替,由华润集团财务总监蒋伟和企发部助理总经理胡永雷等人在运做此事,目前集团已经批准成立财务公司 ,报由国家做最后批复。
7月2日,胡永雷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整个新办法还在针求意见,所以无法说明具体情况。”
据华润高层介绍,华润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集团的资金资源来降低集团对外的融资成本和集团资金自身使用成本,对内是管理好资金,对外实行一部分投资银行的功能。因为目前华润集团是将上市公司融到资金放到集团财务部统一控制, 华润集团为了将内部的资金使用效率更高,对各个财务公司实行统一调配资金,因此设立这一机构。
在成立财务公司后,就可以每天为集团带来2、3个亿资金可供调度,如果有融资功能的话,对非上市公司就比较有利。 因为非上市公司没有什么融资渠道,可以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其实华润是希望模仿中信的模式:中信在国内拥有银行、证券等系统比较完备,只是将其整合到一起,成立一个控股公司,能够充分利用集团资金。
“财务公司成立后,可能对集团比较有利,但也有可能引起比较大的震荡。”华润高层比较忧虑的向记者坦言。因为上市公司和非上市本来应该是相对独立,非上市公司应该有自己独立融资的功能和渠道。 很多华润上市公司的高层在听到这一消息后非常气愤,认为这种做法是占用该集团的资金。
这位高层进一步透露,华润的最终目的是走金融控股公司的道路。其实华润收购兴业证券的目的就是成立金融控股公司,由于各种原因收购失败,只好退而求其次成立财务公司,且筹划财务公司的人员就是原收购兴业证券的原班人马。
郎咸平对本报记者表示,:“华润这个思维是非常危险的,实质上华润是想进入金融控股公司的领域。我个人是坚决反对这一做法的。我担心会步德隆的后尘。类似的做法也存在于海尔、新希望、东方等集团企业。这会影响到国家金融的稳定,因为以我国现况而言,企业产融应该彻底分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