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
婴儿性别比逼近120,一些省份超过130 十多年后将有两成男青年找不到配偶 尝试以“利益导向”应对性别比例失衡
新华社电 昨天是世界人口日。专家认为,我国人口结构目前面临最大问题是,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国家人口计生委称,我国出生婴儿性别比直逼120(即平均每出生100名女婴相对应地出生了近120名男婴),而正常值是103-107。
据了解,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已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进入稳定低生育水平阶段。但目前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治理工作任重道远。
出生婴儿性别比,是指每百名出生女婴对应的出生男婴数。我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这一数值为119.92,即当时平均每出生100名女婴相对应地出生了近120名男婴,这大大偏离了103-107的正常范围。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相比,上升了8.5个百分点,比正常值高出近14个百分点。
■性别比失衡将造成婚配困难
湖北省副省长、著名人口经济学专家辜胜阻9日在纪念世界人口日专家座谈会上说,目前人们少生的观念已初步形成,但重男轻女的性别偏好没有多大改变。解决性别比失衡问题比人口数量控制的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
首先,在数量控制仍然严格的前提下,性别选择成为人们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其二,性别选择的控制难度比出生人口的控制要大得多,性别选择往往于无形中就可以完成;其三,家庭作为生育行为的微观主体,在控制孩子数量问题上,也面临成员数量过多、抚养负担过重等压力,与国家要求基本吻合,而在性别选择上,有着性别偏好的家庭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与国家和社会利益并不一致。
有专家警告,如果男女性别比例失调问题持续得不到解决,十多年后中国男青年将有20%找不到配偶。与此同时,包括单身男性增多、非婚性需求增加、人口拐卖等一系列负面社会问题也将浮出水面,中国政府正在采取各种措施改变这个不利的现象。
■人口结构面临六大问题
在进入稳定低生育水平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必须逐步实现从人口数量控制为重心,向人口结构优化为重心的重大转变。专家认为,当前我国人口结构优化面临六大问题。
辜胜阻9日在纪念世界人口日专家座谈会上说,人口结构的优化,包括人口区域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文化结构、素质结构、产业结构等诸多方面。进入新世纪,我国人口结构面临以下六大问题:
一是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男女性别比达119.92,江西、广东、河南等省超过130。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不仅不利于形成小孩成长的良好性别生态环境,还会带来结婚年龄段婚配难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二是出生缺陷人口居高不下。目前,我国每年有80万-120万的出生缺陷婴儿,平均每30至40秒就有一个缺陷婴儿出生,这给优生优育工作带来严峻挑战。
三是人口老年化。英国等发达国家从成年型社会向老年型社会转变用了80年,同期人均GDP为5000美元到10000美元;而我国完成这种转变只用了20年左右,人均GDP只有1000美元左右,“未富先老”现象在上海、大连等大都市表现突出,将给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带来严峻挑战。
四是人口的机械迁移带来的社会问题。流动人口的机械迁移尤其是非家庭性迁移造成“留守小孩”等社会问题。
五是流动人口子女问题。流动人口子女最大的问题是教育问题,他们存在着边缘化危险。有人说多办一所学校,将来就少建一所监狱,但简易民工子弟学校很难与正规公办学校相融合,而公办学校即使向民工子弟开放,由于农民工收入与市民相差太大,贫富差距悬殊也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六是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的增长对我国人口安全带来严重影响。目前,我国艾滋病传播人群已从重点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并已进入快速增长期。
■以“利益导向”应对性别比例失衡
去年开始,中国人口计生委在全国11个省的11个县进行了“关爱女孩行动”的国家试点,明确提出“消除性别歧视要从怀孕抓起,倡导男女平等要从娃娃开始”。今年,中国又新增13个县作为国家级试点单位。
在实施“关爱女孩行动”的云南省会泽县,对只生育一个女孩就办理独生子女证的特困夫妇,在云南省奖励的基础上,县政府再给予500元的奖励。对农村领取独生子女证的独生女和双女绝育户的女孩,考上重点中学的,当地政府一次性奖励400元,考上本科院校的奖励500元。同时,当地还严厉打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选择性别的人为终止妊娠和遗弃、溺弃女婴及拐卖妇女儿童等违法行为。
目前,中国各地政府正在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关爱女孩行动”的社会宣传,很多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女孩和女孩家庭的奖励优惠政策,一些地方加强了孕前管理,全程技术服务模式正在形成。各地依法行政,部门配合,查处打击了一批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引产的案例和当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