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2004-07-12(中国商业电讯) 二十年来,鲁抗集团(600789)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不仅重视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且十分注重社会效益的体现。尽其所能,关注民生,回报社会,积极为社会多做贡献。 鲁抗一方面经济发展,每年上交利税在当地企业中都名列前茅,被税务部门评为A级纳税信誉企业;另一方面,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不仅内部职工实现了优化配置,而且吸纳了大量的社会劳动力就业。国家医药行业“九五”期间唯一重点建设项目——鲁抗“千吨”青霉素工程建成以来,已提供了2000多个就业岗位。另外,近几年来,鲁抗运用品牌、资金、管理、技术等优势,通过“破产收购、政策兼并、控股联合”等方式进行资本运作,兼并重组了众多中小企业,如辰欣公司(原济宁市第三制药厂)、菏泽公司(原菏泽二药)、赛特公司(原济宁二药和新泰市赛特制药厂联合组建)、鲁亚公司、济宁第二印染厂等。一是企业实现了快速扩张,二是替政府分忧,为当地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对于这些机制不灵活,创新能力不强,导致经营水平不高的中小企业,鲁抗集团根据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国企改革方向,对它们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和战略性结构调整,企业的发展活力大大增强,经济效益显著提高,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正轨,增强了整个集团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企业发展也吸纳了大量劳动力就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2002年,鲁抗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本着为政府分忧、为企业解困的宗旨,完成了对济宁煤化公司的“债转股”工作。济宁煤化公司担负着为市区居民提供煤气供应的任务,有员工3000余人。鲁抗托管之后,强化管理,改革创新,逐步扭转了被动局面,2003年底便实现了扭亏为盈,员工年收入增长近千元。2004年一季度,煤化公司发展势头更为强劲,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2%、149%、413%,企业驶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不仅为政府减轻了财政负担,保质保量地为市民供应煤气,还促进了企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员工的生活得到了改善,以实际行动体现了“三个代表”的要求。 为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强员工的危机意识,鲁抗在内部管理中实施了“竞争上岗”、“末位淘汰”等用人制度,但对于竞争淘汰下来的人员,并非简单将其推向社会,而是在企业内部建立劳务市场,实现下岗人员的内部再就业。针对公司发展需求,对下岗人员进行3—6月的相关专业培训后,用人单位、转岗员工双方通过“双向选择、签订试岗协议”的方式再次上岗。不仅增强了在岗员工的危机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还使得下岗员工提高了就业技能,随着鲁抗的发展而重新获得上岗机会,从而更加爱岗敬业,工作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