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某大学副校长在电话中对记者说,在大学城问题上,他感觉是“被政府和商人联手架上了战车”。这位副校长所在的学校,首批进入南方某大学城。
在舆论对各地雨后春笋般兴起的大学城质疑声越来越响、有关部委开始对大学城大规模圈地说“不”的今天,一批教育界的学者坐在一起,他们对大学城问题“有话要说”。
今天,在“中国大学城建设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大学城变味了。一开始,随着近年大学的不断扩招,许多大学的校舍及各种公用设施日趋紧张,各学校当家人有了强烈扩张校区的需求。“之所以后来出现了变味的大学城,是因为政府和商人进来了,他们利用了大学的需求并达到各自的目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李志仁教授说,这样一来,由原来的学校主导变成如今的政府主导。
他解释,对政府而言,大学城是个很好的形象工程,占地面积大,文化品位高;对商人而言,搭上教育的便车,大学城建设用地就可以用很低的价格得到,而且政府作后台,不愁日后没有大学入驻。此外,开发商还有更长远的打算:在大学城四周建造商品房、别墅甚至高尔夫球场。从今天的大学城来看,政府和商人都达到了各自的目的。
据了解,在某地新建的大学城内,出现了高档的高尔夫球场、别墅,甚至夜总会。“这哪儿像大学?”一位与会专家说,如今的大学城出现“五化”———产业化、商业化、行政化、贵族化、庄园化。
有资料显示,大学城的兴起始于2000年。这年8月,地处河北省廊坊市经济开发区的东方大学城正式开“城”。随后,各地的大学城纷纷上马,越建越多,越建越大。陕西的西部大学城占地400公顷,山东菏泽大学文化城占地466.67公顷,到广州大学城占地已达4330公顷。就在广州大学城宣布自己是“全国最大”后不久,南京便宣布投入50亿元巨资,打造全国最大的仙林大学城,占地合7000公顷!
目前,全国各地大学城约有55个。
史朝是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授,他的许多学生都在各大学担任领导职务。“你们这些大学的校区已经不小了,干吗跑到番禺(广州大学城所在地)去?”史朝一开始想不通,后来人家告诉他,这是行政命令。“省领导要你搬进去,你敢不搬?”与会另一位专家认为,在政府和商人联手之下,大学在大学城问题上完全被动了。官员得到了政绩,商人得到了利益,大学却背上了沉重的银行债务。
史朝教授去过全国好几个大学城。据他所知,这些大学城主要是靠银行贷款建起来的,学校指望通过学生的学费来还款。为此,一些大学城内学校的学费高达1.2万元到1.5万元。“本来高校中贫困生的比例已经很大了,再收这么高学费,谁还上得起学?”
对于目前的各类大学城,专家们认为是“城”,但不是“大学”。教育专家蒋国华教授认为,目前的大学城不符合教育规律。他不完全排斥大学城,但应该是先有“大学”后有“城”,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盖好一个城,把大学赶进去就成大学城了。“如果说有真正的大学城的话,那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自然过程,绝不是今天这个样。”与会一位专家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