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出台一个多月了,普通老百姓却鲜有人知。我随便问了一些人,十有八九都是“摇头先生”。这件事说明了什么呢?我想,除了新闻界自身的原因之外,政府主管宣传的部门是否也有一个“重视力度”的问题?否则,为什么“汽车法”的普及远不及其他的“法”声势浩大呢?作为一个普通的汽车消费者,我们能不能更主动一些呢?主动向有关方面提出这方面的质询,然后从他们那里讨一本“汽车法”的小册子来看一看呢? 据我所知,在新政策里,包含了一整套涉及消费者切身利益的“汽车消费政策”,内容不仅吸收了1994年版老政策中有关“消费与价格政策”的精髓,而且还对引导消费者购买和使用低能耗、低污染、小排量、新能源、新动力汽车等具体事项,作出了许多明确的规定。另外,对于汽车购置、使用和产权处置等方面不符合国家法规的各种“土政策”,新政策也明确了“应一律予以修订或取消”的政策界限。再有就是对于消费者购买权的保护与加强,可以说是极大地方便了消费者。 另外,做一个主动的汽车消费者的话,我会不会主动地再去做这样几件事:一是给汽车制造厂商们写封信或在网上发个帖子,告诉那些急我们之所急、想我们之所想的企业家们,我———一个普通的消费者,究竟需要一部什么牌子什么水准的汽车,我的审美力鉴赏力以及我的财力,能否在一部汽车上完美(或尽量完美)地体现出来;二是多在亲朋好友之间走动走动,把我知道的汽车消费新政策一一告知他们,让那些想买车的和目前不想买但将来一定会买的人们,做到“茶壶里煮饺子———心中有数”;三是给政府主管部门服务热线打个电话,说说咱普通消费者在购车和驾车中的甜酸苦辣,让各级领导们及时地体察民情,以便多为咱老百姓做些“执政为民”的实事。 做一个主动的汽车消费者,除了关注汽车,我是不是还要关心一下车市外的国家大事?6月初的时候,国家商务部通报说,今年下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将有可能低于上半年的水平。“经济增长速度”这可是件天大的事,虽然这种事轮不着我一个小老百姓操心,但至少要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因为,我虽然是一个普通的消费者,但更是国家的主人翁。 有关专家指出,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和过热行业的发展,必然会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指数”。这个消费者的信心指数,包含着价格、品牌、售后服务三大因素,其中价格是“重中之重”。我们更没有理由对其漠然视之。 一项对“消费质量诚信满意度”的调查显示:当前,将价格作为考虑重点的消费者占37%,将品牌作为考虑重点的消费者占31%,而售后服务则位列第三。我想,假如我是一个主动的汽车消费者的话,我要不要想一想,在这个“消费者的信心指数”里,我的“指数”占了多少比例,我个人的作用该有多大。然后再问一声自己:你会不会采取一些力所能及的行动,主动去尽一份一个公民应尽的职责? 再往下想,假如我是一个主动的汽车消费者,我是不是应该“常回家看看”———因为市场就是消费者的家嘛。市场这个“家”不仅给每个消费者都预留了“位置”,而且也与我们血肉相连。如果没有了市场,不光我们这些消费群体将不复存在,就连“消费者”的称号,恐怕也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因此,市场这个家也需要“常回家看看”,也需要“人气儿”。只有一个个消费者都“常回家看看”,市场这个“大家庭”才能够和睦幸福,芝麻开花节节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