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到处“化缘”劳动部门独木难支
中国掀起拯救技能者行动
本报东莞、苏州、沈阳、北京报道
有技能就给你深圳户口
26岁的深圳务工青年杨广,正式到深圳公安部门办理了入户手续。根据修改后的《深圳市企业招调员工管理规定》,他成为首个由外地农村户口直接转为深圳城市户口的高级技工。
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处长任健说,这么做,是为了留住优秀的技能人才———给他们户口,增强他们对深圳的认同感。
任健说,每年有大批民工进入深圳,又有大批技工离开深圳。从技能熟练的角度讲,进来的大部分是“毛坯工”,而走出去的,大都是经过专业培训或在实践中学成的熟练技工。
“深圳培养了他们,但他们却为其他地方服务去了。”任健说,深圳因此决定修改《深圳市企业招调员工管理规定》,不论出身,只要有技能就给予深圳户口。
如果说,深圳上述举措是为从出口上堵住技能人才流失,“5年内培养8000名技师”,则是从入口上解决问题。据介绍,深圳将实施《深圳市职业培训事业发展五年规划》,5年培养新技师8000人,到2008年,技师总量比目前增加4倍。
目前,深圳市拥有技工总数130万人,技师和高级技师只有2004人。据预测,到2008年,深圳市技工缺口将达10万人,其中高级技工以上缺口17万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面对技工荒,许多地方政府在不断组织企业到外地“抢”技工的同时,都在出台这样那样的举措。一场被外界称为“拯救技能者”的行动正在席卷全国。
广东省政府安排两亿元专项建设资金,加大对技工教育的投入,并放宽年龄、入学条件、学制等限制,计划3年培养30万高技能人才;福建省打算,两年内在部分高校、技工学校建立10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用3年时间培养100万名技工,其中技师1万名、高级工5万名;安徽省的目标是,用3年时间培养10万名高技能人才,其中1万名新技师、9万名高级工……
来自劳动保障部的资料显示,在我国7000万名技术技能劳动者中,高级技工(包括技师、高级技师)仅占4%,而发达国家这个数字一般在20%至40%之间。
劳动保障部部长郑斯林表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将全面推进———从2004年到2006年,在制造业、服务业及有关行业技能含量较高的职业中,实施50万新技师培养计划。
职业教育只能到处“化缘”?
据了解,劳动保障部正在着手改进我国技能人才评价方式,完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突破比例、年龄、资历和身份界限,加快建立起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新体系。
然而,有人仍然抱怨政府的动作太慢,因为人才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也有教育专家对本报记者说,这是整个中国教育的结构性问题,单靠劳动部门未必能解决问题。“每年拿那么多钱投入公办高等教育,而最需要投入的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却只能得到一点零头。”中国社科院张国初教授认为,这是中国教育制度的失败。
“劳动部门也有难处。”劳动保障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说,职业教育经费基本上掌握在教育部门手中,而劳动部门最近实施的许多关于振兴技能人才的工程,只能到处“化缘”———与其他部委或行业合作,劳动部门能提供的,只是算不上优厚的政策和技术上指导。
这位官员说,对于技能人才而言,学校教育只是提高技能的一个方面,企业的在职培训同样重要。但许多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并没有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培训方面的投入。他举例说,我国传统上实行了多年的“学徒制”,在市场经济下基本消失了。据了解,在德国等许多发达国家,“学徒制”在技能人才培养上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幸好,现在市场替我们说话了。”这位官员的意思是说,技工尤其是高级技工短缺,已经不是劳动部门一家的事了,各级政府的主要领导都在头疼。如此,他们的工作推动起来容易多了。(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