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板并不是创业板,已是不争的现实。那么,它与创业板到底相距多远?是否是开设创业板的第一步?能否成为走向创业板的通途呢?且看各位专家以及专业人士的详细分解。 华夏证券研究所:创业板的特色在于两点:一是为中小企业服务,二是为高成长潜力却暂时没有高成长业绩的公司服务。创业板的核心是为风险投资提供一个有效的退出通道,而退出通道的核心就在于风险资本的股权结构可以流通。但现在看来股权结构能否全流通不仅是中小企业板的死结,同时也是沪深股市的死结。也就是说,中小企业板什么时候能打开这个死结,就能实现向创业板市场的过渡。然而实际上,这并不取决于中小企业板本身,而是取决于整个中国资本市场的股权结构改革进程。因此,以目前政策和管理思路来看,全流通问题尚无法提上议事日程。那么,就中小企业板向创业板过渡的发展前景来看,进程必然十分漫长,目标相当遥远。 另一方面,从控制风险的角度分析。中小企业规模小通常意味着抗风险能力低,具有高成长性的潜力几乎无从判断,因此,中小企业板向创业板过渡实质上就是向高风险市场过渡。目前来看,沪深股市的各种风险已经足以让管理层头疼,提高中小企业板的风险定位显然很不现实。这样就产生了两个问题: 第一、 中小企业板无法为具有成长潜力而没有成长业绩的公司服务。从目前沪深市场上市公司的业绩来看,即使是上市前具有成长业绩的企业都没有给投资者一个好的回报,那些没有成长业绩的公司怎么可能让中小企业板规则的制定者相信他们的业绩可以好过现有上市公司?因此在盈利标准方面与沪深股市取齐是现实而合理的选择,无可厚非。同时,由此我们反过来可以大致预测,在盈利标准方面中小企业板何时能够实现向创业板的过渡。一个简单的推断逻辑就是,首先需要沪深市场以及未来的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能够实现令人满意的业绩,在诚信方面给投资者和管理者足够的信心,否则向创业板过渡无从谈起。 吴晓求:在目前架构上建立真正意义的创业板,是非常困难的。创业板理论上应该存在。真正意义的创业板跟我们现在的主板市场是制度上的两个层次。实际上我认为全流通问题解决了,创业板自然就出现了。 刘纪鹏:创业板市场的发展是需要一些条件的,创业板市场是资本市场高度发达的产物,它的门槛很低,相对风险也较大。这样市场的发展要求具备这样几个条件:第一、投资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投资者相对理性,投资判断素质高(而我们国家95%以上还是散户);第二,监管环境比较成熟,监管者素质高,监管法规完善;第三,市场配套法律和交易制度比较成熟,配套法律包括股民诉讼、商法、公司法等,交易制度方面,不仅具备集中竞价,还有做市商的交易制度。 我们以前急于求成,如果创业板已经开通,肯定是一种灾难。推出创业板是简单模仿西方的不成熟的提法。经过三年半的徘徊,我们还是要根据国情实事求是。首先,创业板的低门槛因素不适合我国国情。像它不要求企业有赢利记录,只要求有两年的营业记录。其次,创业板上市企业的无形资产可以无限大,有形净资产只要求具备800万。一个中小企业在原来的创业板上市规则中,IPO之后只要达到2000万就行。我们按照最小流通量为25%计算,那么就要发行500万流通股(2000×25%)。这也就是说,申请上市就要求具备1500万的股本规模,1500万中只要求有800万的有形净资产,无形资产可以有700万。如果达到5000万,有形净资产有800万,那么就有4200万属于无形资产。在评估无形资产的价值手段还极其不完备的情况下,显然这个标准对我们是不适合的。再次,上市一年后,发起人、管理者的股份就可以全流通。这个提法可能使得许多公司包装、重组时投资非流通股,然后在市场上卖高价,最后套现,这完全不符合市场健康发展的诉求。 除了上述条件,搞创业板还有一个前提,就是上市资源基本枯竭,就是600分的学生录取的差不多了,我们再录取300分的学生。中国的上市资源非常丰厚,大有600分的企业在排队,几千家在这等着,不存在上市资源枯竭的情况。所以,虽然我曾经是创业板的主要倡导人之一,但中国确实还远没有达到推出创业板的成熟时机。 当《中国财富》问及究竟怎么向创业板过渡,有没有什么实际的具体措施时,刘纪鹏回答:“我们从骨子里就希望自然发展,经过那么二三十年,美国股市发展了200多年,香港股市也是发展了100多年后才开设创业板。” 张卫星:股市本就应该是全流通的。中小企业板无论如何不能发展成为创业板。不可能成为一个非全流通的创业板。 中国不应该走发展创业板的路线,创业板和高科技没有必然的联系,不是发展高科技就要开设创业板,比如印度就没有创业板。在一层一层的金字塔结构中,创业板概念就是天才少年,高科技的,也就是所谓的超白金概念。就像在教育体系中,这些超白金队伍中的学生应该是从小学、中学甚至大学中慢慢筛选出来。能够筛选出天才少年的前提是必须有很多小学和中学。而中国现在没有“中学”,无法做到选拔。开设了中小企业板,中国也就只有一个“中学”,谁上,谁不上?这就和大跃进时“超英赶美”一样,我们的基础设施还没有做好。 中国科技证券:从目前全球的情况来看,除了纳斯达克以外,全球的创业板市场,鲜有成功。包括香港创业板在内,创业板的试验都不成功。因此,从国内情况看,十年之内,推出创业板的时机都不成熟。 通过听取市场内外各方意见,我们的决策层与各界人士终于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了一致:我国现阶段发展创业板市场的时机并不成熟,开设创业板也并不是解决中国资本市场诸多问题的解决之道。然而,用刘纪鹏的话说,“我们却并未放弃发展创业板市场的旗帜”,所以我们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可见,中小企业板与创业板实在是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或许只是大家对它寄予了过多的厚望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