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国的服务业能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那么中国的GDP将至少增加12%,以2003年的GDP计算,折合人民币约1.4万亿元;
2004年1月15日,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指出:发展服务业是我国扩大就业的主攻方向、主要渠道和战略问题,同时也是提高全国产业素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
仍然落后的中国服务业
2004年4月22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欧新黔在全国服务业工作会议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23%上升到2003年的32.3%,高于同期GDP的增长。但是,中国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不仅大大低于64%的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45%的平均水平。
200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16694亿元,比2002年增长9.1%,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年份,以此计算,12%的差距就高达约1.4万亿元。这一巨大的市场空间,正在成为国家着力推进的重点,中国的服务业市场也亟待补缺。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第三产业就业弹性大、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并存,在吸纳劳动力方面有独特优势,应作为今后扩大就业主攻方向。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放宽市场准入,优化市场环境,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尽快扭转其发展长期滞后的局面。
2003年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指出: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识服务业的重要地位,把加快和发展服务业作为扩大就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服务业的不断发展,其对扩大经济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和增加就业容量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果,人均服务业产值也由1978年的89.4元增加到2002年的2688.4元,增加了近30倍。服务业从业人员也从1978年的4890万人增加到2002年底的21090万人。以浙江省为例,从2000年到2002年,连续3年服务业增长速度超过第二产业,成为浙江省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江小娟认为,从1991年到2002年,服务业产出占我国GDP的比重分别为33%和34%,12年的时间仅上升了1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徘徊在1/3左右,明显低于同等发展中水平的国家。在全部大国中,我国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位列倒数第二。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夏长杰认为,绝大多数经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就业一般高于其产值比,世界各工业化国家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约为50%-60%,吸收的劳动力约占50%-80%。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服务业就业比重方面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当然,这种差距也意味着我国的服务业在提供劳动就业方面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顾平安说,第三产业依附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当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第三产业就会有更大的空间。这样,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三产业一定要构成独立的市场主体。
我国服务业巨大的市场空间虽然吸引了很多外商投资,但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外商实际直接投资比重普遍不高。从1998年至2000年第三产业内部行业的外商实际直接投资比重的平均值来看,外商投资比例最高的领域是房地产业,为13.17%,其他领域均不到10%,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领域只有0.2%,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等领域仅为0.15%。
对此,欧新黔指出:我国服务业处于加快发展的转折点,特别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全面提高竞争力,进一步要求有服务业的强有力的支撑。
目前,国家对第三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已经有了清晰的轮廓:
2005年服务业产业和就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应该分别达到36%和33%;
到2020年,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是:在GDP构成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将近16%降低到10%左右,第二产业由51%降低到30%至40%,第三产业由33%上升到50%至60%,就业比重要比现在提高10个百分点,达到40%。
针对目前我国服务业的现状,国家发改委、商务部、银监会、北京市政府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服务业大会和展览会”于2004年6月30日在北京开幕。
此次活动旨在促进中国服务业的发展,了解国际服务业、特别是现代化服务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技术更新的趋势,加速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并整合我国服务业领域的资源,促进行业间的交流与合作。
本次活动是建国以来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次国际性服务业大会,国务院领导将代表中国政府向世界介绍我国服务业未来的发展规划、前景和广阔市场。多国政府相关领域官员,包括多届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内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以及40家左右的国际权威机构和近百家全球跨国公司参加此次活动。国际组织领导人、著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对全球服务业发展趋势、方向及应对措施进行演讲、交流。此次活动力图通过各种展览、展示以及多层次的论坛、研讨等活动,全方位展示中国服务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和未来的发展机会。
极具潜力的服务业市场身后有一种巨大的力量在推动其前进,只不过现在是曙光乍现。即将召开的首届服务业大会把这种远景多层面地展现给世界。
不要让服务业成为瓶颈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江小涓、李辉在《中国服务业的增长与结构》报告中指出,随着经济增长、劳动分工不断细化和市场不断扩展,产品制造过程被分解成为一个个专业化的节点,大量的中间产品和加工过程独立出来。此时,联结这些节点、形成分工网络的必要性就显现出来。这些中间需求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部分。
分工的扩展还会将原本内置于企业的服务活动外置,即一些原本属于企业内部的职能部门和业务转移出来,转向使用由企业外部更加专业化的企业提供服务,其中发展较快、较普遍的是各种商务服务,如:法律、会计、审计、营销服务业、技术服务业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于新技术变化基础上的产业分工格局发生了迅速而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促使每个企业都趋向更加专注于产业链条中某一个或某一些价值节点,更细致的分工开始形成。以个人电脑为例,从处理器、主板、硬盘到鼠标、电源、连线,无不成为专业化的加工部分,整个计算机产业迅速从垂直型结构走向水平型结构。在这种分工格局下,产品制造系统的高效率要依托于联结这种分工网络的高效率,其发展水平成为影响制造业效率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过去20年,我国制造业的效率水平和竞争力有明显提高,有些领域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较,我国的服务业发展滞后、效率较低,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未来增长的重要因素。一项通过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进行的调研表明,服务业发展滞后已成为影响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分销、物流、融资和其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成为影响其在中国投资企业竞争力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背景资料
根据服务业的排他式定义,凡不能划入农业和工业的产业部门可以统统划归服务部门,即农业和工业之外的产业都属于服务业。三次产业的划分也是按照同样的原理进行的,即凡不属于第一、第二产业的部门统统划入第三产业。因此,服务业与第三产业在范围上是大致相同的。国家统计局在1985年提出的三次产业分类中,将各种类型服务业都划入了第三产业,所以,从1985年起,在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中,第三产业一直是服务业的同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