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至18日,地处欧洲腹部的欧盟新成员波兰、匈牙利以及“准成员”罗马尼亚等国,迎来了中国新一届国家主席胡锦涛对该国的首次出访。期间,中国与欧盟新成员以及中东欧国家签署一系列经贸协议,多边合作再次升温。
而不久前,曾经频频遭遇欧美反倾销诉讼的中国彩电企业也已经开始重返欧洲,海信匈牙利工厂隆重开工。此前,借助中东欧市场这一欧盟廉价通道,国内部分企业也已经开始在中东欧地区排兵布阵,抢占进军欧洲市场的“桥头堡”。
合作升温:新兴欧盟通道
“两国政府将为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企业间的直接合作提供便利,支持本国企业到对方投资,支持根据市场和世贸组织规则进行的其他形式的经济合作”。中波两国领导人6月8日签署的《中波联合声明》中这样阐述。
1951年成立的中波轮船公司,是新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波中经济合作传统悠久。
A.T.Kearney调查显示,2003年波兰已经在“世界上最吸引国外投资者的国家”排名中居第4位,排在中国、美国、墨西哥之后,在欧洲居首位。2003年吸收外资累计超过700亿美元。
“但目前中国还没有进入波兰外商直接投资最大国家的排名。” 波兰信息和外商投资机构会长安德意·哲戴布斯基表示。根据中国驻波兰使馆经济参赞处提供的数据,2003年中波双边贸易总额不到20亿美元。
5月1日,波兰、匈牙利、捷克等10个国家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欧盟完成历史上的第五次扩大,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大。按照欧盟东扩进程安排,罗马尼亚是下一轮欧盟扩大的候选国之一,并将在2007年成为欧盟正式成员国。
拥有3870万人口的波兰是欧盟新成员里最大的国家,最近几年一直保持相对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近期,波兰政府提出“复兴经济的发展战略”,预期2004-2005年经济增长5%, 2006-2007年经济增长5.8%。
“进入波兰就意味着进入中东欧地区最大的市场,并可以此为跳板进入有4.5亿消费人口的欧盟大市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欧洲研究会常务理事沈骥如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资料显示,2003年中国同欧盟贸易额达到12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4.4%。同波兰等欧盟新成员的贸易额为76.5亿美元,同比增长50.2%。今年头4个月,中国与这10国贸易达到32.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9%。
在这10个新成员国中,匈牙利、波兰和捷克是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占中国与这10国贸易总额的80%以上。
而中国与欧盟“准成员”罗马尼亚的贸易额去年也接近10亿美元,年增长约30%。
罗马尼亚驻华使馆经济参赞安列斯坦尼科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罗马尼亚私有化进程正在加速,政府非常希望中国企业参与罗马尼亚国内的机器制造、纺织、食品加工、旅游、建筑以及农业等领域。对于到罗马尼亚投资的外资企业,政府正在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
中国商务部相关人士表示,为进一步扩大中国与该地区双边经贸合作,中方将鼓励中国企业到中东欧国家投资设厂,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满足当地需求的同时,开拓海外市场。
2000年,中国政府提出“走出去”的开放战略,将对外经济发展战略从“引进来”为主,调整到“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明确提出促进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所长江小涓预测,未来几年中国的对外投资将提速,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2006年至2010年)有可能达到每年80至100亿美元。根据商务部统计,2003年中国政府批准海外企业510个,投资额达20.87亿美元,而2002年批准海外企业350个,投资额达9.83亿美元。
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战略开始全面提速。
“走出去”:抢占欧洲市场“桥头堡”
6月3日,海信匈牙利工厂在匈牙利伟创力( FLEXTRONICS)公司高新工业园区内隆重举行开工仪式。
业内人士介绍,海信集团以技术、质量、品牌、设备投入方式,与世界500强之一的美国伟创力公司合作,在匈牙利建设年产100万台的彩电工厂,新工厂今年将生产15万台,以后逐年翻番,准备面向西欧市场生产和销售LCD电视和PDP电视。利用全球5大电子制造服务企业之一伟创力公司在欧洲当地工厂生产产品,从而在欧洲市场销售时享受零关税,避开欧盟40%的反倾销税,争夺欧盟高达3000万台的彩电市场。
曾经频频遭遇反倾销诉讼的中国彩电企业,开始借力欧盟廉价通道,在欧洲市场抢占“桥头堡”。
6月4日,中国路桥集团与罗马尼亚相关部门签署协议,承建罗马尼亚布拉依拉多瑙河悬索大桥,工程预计投资3亿美元。
而早在一年前,中兴通讯中标罗马尼亚邮政电信公司总额为1.73亿美元的全国通信网项目,大举进入罗马尼亚通讯产业高端市场,觊觎更为广阔的欧洲市场。
将于2007年加入欧盟的罗马尼亚,正在成为中国企业在中东欧的投资热土。
“中东欧可以成为中国企业进入欧洲市场的最佳通道”,沈骥如认为,“中国和欧盟有长期、稳定、全面合作的坚实政治基础,这为经济的进一步合作创造了条件”。
据相关专家分析,目前东欧各国的劳动力成本仍很低,尚不到欧盟老成员国平均水平的1/3。欧盟国家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目前10个新成员国的平均关税是9%,而欧盟现有成员国的关税水平是4%。预期关税降低,将更加强化中国产品在欧洲市场的比较优势。
去年,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的第一家经营性金融机构“匈牙利中国银行”正式营业。中国银行行长刘明康表示,“中国和匈牙利的直接融资渠道不畅是约束两国经贸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之一,‘匈牙利中国银行’为中国企业在匈牙利投资、融资提供便利条件”。
今年初,海南航空开通北京至布达佩斯航线,改变了以前中匈两国之间无直飞航班的旧状。
2月初,罗马尼亚总理讷斯塔塞访华期间,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出口信用担保公司与罗马尼亚进出口银行签署了合作协议,承诺为两国企业的商务交往提供金融担保。
“正在迅速强大的中国经济需要进一步涉足广阔的经济领域,需要进一步深入欧洲市场。”安列·斯坦尼科先生满怀期待,“地处欧洲腹部的罗马尼亚可以成为中国企业的跳板,投资罗马尼亚就是投资未来的欧盟大市场”。
中华“跨国公司”之梦
在罗马尼亚,“丰佳国际”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
这家管理总部位于上海的中国跨国公司,于1991年创建于海外,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全球员工规模已超过1500人,形成以实业投资、多边国际贸易和跨国销售网络为商业模式的跨国公司。丰佳国际1995年投资进入木业领域,经过7年快速发展,在东欧(罗马尼亚)、南美洲(巴西)、非洲(喀麦隆)及西欧(法国)建立了坚实的木材生产加工基地和采购中心,形成了全球生产、采购体系。同时,在资源生产优势的基础上依托其跨国结构和中国市场优势,建立了全球销售网络,在国际木业领域获得了良好的信誉。
在东欧,其投资的罗马尼亚莱姆金森工实业有限公司占地1000余亩,是迄今为止华资在东欧最大的投资项目。该公司年板材产品生产能力达12万立方米,地板坯料产品达150万平方米,在东欧的关联合作企业300余家,直接和间接为罗马尼亚及周边国家创造就业机会近5万人次。
在该地区,丰佳国际的森工产品资源形成了相对垄断地位。
丰佳国际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实施的范本,其在海外市场成功的拓展经验和“快半拍”的商业实践已得到中国政府的赞扬。2002年9月,当时的中国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率队的考察团在罗马尼亚参观访问期间,将丰佳国际称为中国企业贯彻“走出去”战略的成功范例。
“为表彰丰佳集团10多年来在罗马尼亚投资创造的就业机会,促进中罗两国经济贸易合作及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2004年2月18日,罗马尼亚有关政府举办庄严仪式,授予丰佳集团总裁耿健先生“荣誉公民称号”。这是罗政府首次授予中国企业家荣誉公民称号。
“丰佳国际的战略目标,以在全球范围内投资建立生产基地为手段,使资源供给得到继续和保障;以中国市场销售网络为基础,跨国营销网络为保障的市场战略为指导,形成同资源供给相匹配的全球弹性市场结构,在成为中国市场行业领袖的基础上力争成为国际木业行业的一流企业”。谈及企业的发展战略,耿健豪情满怀。
其实,早在2000年开始,在国资力量异常强大的上海,政府正式宣布实施“走出去”战略。相关部门大力优化企业“走出去”的政策环境,部分有实力的上海企业开始以跨国公司为发展目标,加速接近国际化“门槛”,发展海外市场、实现“跨国公司”之梦。
在近期上海市府专门转发的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关于上海市进一步推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若干意见》通知中明确,2004年至2007年上海对外投资额每年递增50%;累计新签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的合同金额达到96亿美元,每年递增12%。
上海外经贸专家介绍,上海企业“走出去”将形成3个重点:在海外建立能源和资源型基地;兼并收购境外研发中心和销售中心;争取境外大中型工程项目总承包。
上海企业利用自身的产业、技术、人才等优势,近年来已完成近10个兼并收购项目,包括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参与收购韩国大宇、上海电气集团旗下一公司整体收购日本秋山印刷机械制造企业等。通过兼并收购,缩短了海外投资周期,获得了现成的品牌、人才和销售渠道。
华源集团以纺织业为核心业务,最近几年先后在墨西哥和加拿大建立了棉纺、染整产业基地,在泰国投资了2家纺织厂、1家绵纺厂和1家生化厂,形成了全球联系呼应的纺织产业体系。近3年来,华源集团海外项目仅带动国内机械设备出口就达8000万美元。
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在日本东京设立贸易中心,通过资本运作,已为上海招来外资超过12亿美元,帮助上海企业拓展了大批海外业务。
在境外工程承包领域,上海企业目前已中标实施的大型项目有:新加坡地铁滨海线、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口一期工程、孟加拉国燃煤电站工程、安哥拉国家通讯网、越南玻璃厂等。
资料显示,2003年全年上海企业对外投资1.72亿美元,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达16.6亿美元,比2002年分别增长28.1%和7.9%。截至目前,上海对外投资企业累计700多家,分布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总额12亿美元;累计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86亿美元。上海企业近3年的海外投资,相当于改革开放头20年总和的1.3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面对中国政府大力倡导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历史机遇,海外市场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中国企业在抢滩海外市场的实践中实现着自己的“跨国公司”之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