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除了某券商以副总裁级的优厚年薪聘请顶尖行业研究员、打造研究平台外,券商行业几乎没有任何新鲜的话题。有关这个行业的不利消息却仍在层出不穷,闽发证券保荐的江苏琼花上市10天就惊爆国债投资丑闻,令保荐代表人蒙羞。券商诚信度无形中又被打了折扣。关联行业———信托业的整顿之举也祸及券商,某地监管层已明确要求券商不得再参与信托计划的发行,券商营销渠道又少了一项重要的产品。有关证监会正在向券商征集“集合理财交易流程”的说法令券商重新涌起一丝集合理财将启动的幻想,但很快就证实这一新举措根本没有时间表。这个行业已缺乏令人兴奋的前进动力,而是充斥着一种得过且过的悲凉。
券商的收入已降至11个月以来的最低点,但仍没有人敢断言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数据显示:5月份券商在经纪和承销业务上的收入为12.67亿元,这个数字较今年4月份的34.34亿元减少了63.1%,距离2月份创下的45.48亿元的收入更是下降了32.81亿元。即便是与券商经营较差的去年相比,券商近期收入也尽显楚楚可怜之态。而从收入构成来看,券商各项业务收入均出现骤降,经纪、自营、资产管理全部成了扶不起来的阿斗,券商的生存再度危如累卵。
大部分券商都在苟延残喘维持着,增资扩股是最立竿见影的一剂强心针,但现在却很难找到愿出钱的主儿。据说,有券商近期派出了五路人马去争取增资扩股的机会,至今仍未有明确的准股东加盟。而这绝不仅仅是一个个案,而是具普遍意义的现象。没有谁会为一个资本回报率递减的行业买单。
券商在忙于增资扩股的同时,却很少看到他们对自身千疮百孔的治理结构做出有效的改进。证券公司的决策权集中于控股股东的程度较上市公司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也是许多证券公司沦为庄股附庸的一个重要原因。据说,有很多券商的股东对证券业务的类型都模糊不清,根本不可能提供任何良性建议。虽然也有券商为提升治理结构引入了独立董事,但在目前的市场上,寻找对证券业务非常熟悉的合格的独立董事是非常困难的,而一个对证券公司运作不熟谙的独立董事,其在券商中能起的作用也是十分有限的,而且现在券商行业并没有形成让独立董事发挥作用的环境,券商独立董事不可能超越花瓶意义,券商治理结构的提升只能是小打小闹。
在增资扩股难的现实中,券商期待的是外援,最近,有关增加券商融资渠道的话题被再度提起,券商也期待解决财务杠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但券商新融资管理办法的出台还需假以时日。在现实操作层面,券商的经营现实决定了他只能是银行惜贷的对象,这一点还无法在短期内得到改观。2004年还是券商全面实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第一年,券商必须经历新的生死考验。
券商实际上已经无法按部就班地活下去,只要失去一个支撑点,整个行业就会垮下来。而券商中显然缺乏打破僵局的领军公司,同质化格局造成谁也不服谁。另外,创新在这个行业只能悄悄地干。即使有券商推出了对行业有启发意义的业务,也害怕在媒体上亮相,深恐扮演出头鸟成为行业普遍心态,这种心态已经制约了券商的共同成长,并无法改变目前危如累卵的行业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