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的镇海异常闷热。
东海之畔,国家石油战略储备镇海基地施工现场。在数十台机器的轰鸣声中,中石化建设三公司的建筑工人正在紧张作业。该项目可研报告正上报财政部会签,镇海基地的建设已经进入了工程打桩阶段,正在为全面建设做最后的前期准备。
1年之后,目前还是杂草丛生的这块土地上,将矗立起16座特大型油罐。2006年工程全部竣工后,52座油罐将可储备石油总计520万立方米。中国石油战略储备基地“第一库”将正式完成。
合力
“基地北线的8个中石化中转油库已经建设完成,还有12个中转油库待建。整个建设项目其实包括两个库区,一是中石化的20个商业储备中转油罐,另外就是52个国家战略石油储备油罐。本月底将初步明确招投标的施工建设单位。”国家石油储备基地镇海筹备组副组长杨仁海向记者介绍项目进展。
在镇海基地现场,记者看到标有“中国石化”、“管道储运”等字样的中石化大型油罐已经高高矗立在基地一角。旁边已经完成“三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路、平整场地)的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施工现场,中石化建设三公司的工人们正在紧张作业。
在国际石油价格不断攀升、世界进入“高油价时代”的大背景下,我国确定镇海、舟山、大连、黄岛为四大石油储备基地,目前这4个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一期工程建设正式启动。中石化承建镇海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其旗下的镇海炼化成为基地建设的主要依托。镇海炼化是中国最大的具有国际规模的炼油公司,是中石化控股的特大型公司。
据悉,中石化负责基地外围建设的投资,而库区的建设则完全由国家投资。记者了解到,投资巨大的镇海基地可研阶段预算33亿元,如今概预算阶段37.6亿元,正在等待财政部审批会签的最后结果。
“2005年第三季度以内,包括综合配套设施在内的一期工程完成,东线的4组共16个油库正式进油;2006年底工程全部完成。” 杨仁海介绍。
利益
但在镇海当地,“国家战略石油储备镇海基地”却鲜为人知。提起镇海基地,当地老百姓提到最多的也就是“镇海炼化又在建设一个油库。”
而“电荒”、“油荒”的阴影,同样在工业发达的镇海挥之不去。当地的一部分耗油大户,也希望借助石油基地建设的“东风”,以镇海炼化为依托缓解油荒瓶颈。
在6月25日结束的宁波市镇海区十二届人大会议上,人大代表宁波邵氏离合器公司董事长邵孝华等15人联名提出“101号议案”,“要求建立镇海区级储备油库”。“当前,为缓解电荒现象,区委区政府鼓励企业、个人购买柴油发电机,并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但买来以后的发电机,却遇到了买不到柴油的瓶颈限制。” 他们认为,应当“充分利用好镇海炼化的优势,建立区级储备油库。”
无独有偶。在此次会议上,宁波中鑫毛纺集团部经理钟康明等10人也提出了“油荒”问题。钟康明以自己的企业举例,春节前后该公司自备了德国发电机组按照当地的实际供电状况每星期需要自备发电252小时,折算出每月需要柴油140吨,每年自备发电的柴油缺口为1680吨。而区政府为缓解补贴企业自备柴油发电机却没有柴油可买的尴尬局面,曾经从镇海炼化公司紧急采购调剂200吨柴油,该公司调剂到2.6吨,这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着眼于长期战略的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显然很难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产生明显的短期促进效应。“基地是‘国家’的,又是‘战略’的,对于我们当地经济到底有多大影响,我们自己也不清楚。”镇海区政府有关人士认为。
隐忧
《镇海基地建设进度区位图》显示,该库区南北跨度1200米,东西860米,一期工程共4组16个油罐施工建设将于2005年第三季度以前完成,全部工程在2006年底之前竣工。
但在充分利用了镇海炼化早期储备的“海涂”地之后,在整个库区规划图的南边一角,还需要征用农业用地160亩。知情者介绍,“这块土地在2000年之前还是‘海涂’,可以开发利用,但2000年之后成为农业用地,就需要征地手续了。”
“建设这个国家项目,当地的农民和企业并未受益,尤其是被征用土地的农民,意见很大。”镇海区政府有关人士说。据记者了解,基地项目概算的土地征用费用是每亩10万元,但按照当地政府土地政策,农业用土地总量不能减少,征用多少需要开发多少,于是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核算再开发的成本费用,最后真正到农民手里的只有几千块钱。
对于众多建设项目都遇到的征地问题,镇海石油基地同样难以回避。如何给予被征地农民合理的经济补偿,在保证“国计”的同时也要保障“民生”,成为相关各方不得不仔细斟酌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