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是中国最大的成品油消费市场,这里也是中国成品油走私的高发地区之一。虽然海关等监管执法部门加大了监管和执法力度,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成品油走私的抬头之势,但在种种“重压”之下,走私活动仍有其“生存之道”,个中缘由耐人寻味。
严打之下寻求“变法”
广东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和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成品油的消费和需求也一直是国内最大的。据有关方面统计,2003年广东的汽油、柴油、煤油三大类成品油的消费量达1800多万吨,占全国油品消费量的15%以上,而且还在以每年15%以上的幅度递增。
在此背景下,在各种需求和利益的驱使下,珠三角因而也一直是成品油走私的高发地区之一。
去年8月,广州海关破获的郑洪钧集团走私柴油案件,涉案金额达14亿元,是近年来成品油走私案值最大的一个案件。今年4月中旬,汕头海关缉私部门成功破获了一起代号为“大象”的外籍油轮在我国东沙群岛一带走私成品油的重大案件,现场缴获走私油4500吨,案值1500万元,这是我国今年以来查获的最大一宗走私成品油案件。据广东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立案成品油数量达到8814.59吨,案值2828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上升了118.49%和125.4%。
而在此后的5月下旬至6月上旬,根据广东省政府要求,广东海关组织广州、深圳、拱北、汕头、黄埔和江门海关开展了打击海上成品油走私为主的专项行动。据统计,行动期间,查获各类走私案件95宗,案值人民币635万元。其中,在查获各类走私案件中,走私“红油”(香港特别行政区对工业专用柴油的一种俗称)案件占57宗,查扣“红油”697吨。
据了解,随着成品油走私活动监管和打击力度的不断加大,为了与执法部门“周旋”,现在的珠三角的成品油走私活动集团化作业日趋明显。他们有相对固定的组织和销售网络,走私隐蔽性更强,如将油罐车伪装成其他运输车辆,将泥头车、面包车、吉普车、厢式货车改装成油罐车,用军警或假冒军警车牌走私等。目前成品油走私大多使用高科技手段,作案用的快艇甚至比海关的还先进,且走私范围逐渐向珠江内河道纵深水域和水上缉私力量薄弱的地区蔓延。由于大多是“蚂蚁搬家”式的进行走私活动,走私金额一般不足5万元人民币的起刑点,很容易逃避刑罚。这些因素都使得海上监管和打击成品油走私的难度加大。
而在广东省石油学会储运销专业委员会的人士看来,海关、边防的一线拦截固然重要,市场层面的打击也必不可少,但是目前这方面的打击力度明显不足。他表示,大量的走私油要进入销售渠道,往往需借助小炼油厂、个体油库和私人加油站,如果能加强对这些流通环节的监督力度,严查油品的来源,走私油流向市场的渠道被卡断,犯罪分子无利可图,走私活动自然就会大幅减少。
屡禁不止自有原因
“境内外成品油有很大的差价,需求有那么大,使得成品油走私可获得丰厚的利润,这是成品油走私活动屡禁不止的最根本原因。”广州海关缉私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对记者说。
在他看来,国内成品油市场需求高涨,而境内外1000元/吨的差价,使走私活动利润丰厚。以柴油走私为例,面对国际油价居高不下的严峻形势,上半年国家发改委出台了《成品油价格调整通知》,汽油、航空煤油分别上调300元/吨和390元/吨,柴油价格没有上调,在短期内改变了成品油的市场消费结构,柴油消费量明显加大,柴油市场一度出现吃紧现象。在油价方面,以“红油”为例,由于香港政府对“红油”实行免税政策,每吨“红油”价格约为2300元左右,而国内柴油价格为每吨3600元左右,境内外差价高达每吨1000多元。除去各种成本,走私分子每吨成品油至少可获利500元。
广东海关缉私局的陆强则表示,目前油站、油库、小炼油厂存在不同程度的非法经营现象,这也为成品油的走私提供了某种便利。据他介绍,2003年,广东海关查获参与走私的加油站15座,但目前广东省内至少有一二百座加油站未经省主管部门审批、备案和纳入管理,尤其是不少私营加油站存在手续不规范,证照不齐全,油品来源不明现象,走私风险较高。油库方面,广东海关去年查获1座参与走私的油库,同期还捣毁地下油库和加油站点59个,但违规擅自新建和扩建的油库仍有几十座。另外,去年一些被关闭的小炼油厂擅自开工复产,小炼油厂增加到20多家,一方面小炼油厂所消耗的大量原油来源不清,走私嫌疑极大;另一方面小炼油厂出现更新炼油设施,加大投资,扩大规模的趋势。
他还表示,水上合法加油设施缺乏,也是诱发和加剧水上油品走私活动的原因之一。广东紧邻南海,海岸线长且内河水系发达,水上加油的市场需求很大,正规的加油站不去占领市场,走私油就找到了滋生的温床。据有关方面统计,2003年,广东关区只有96座水上加油站取得经营证书,只占水上加油站的15%。
广东省石油学会储运销专业委员会的人士则表示,广东成品油的供需矛盾在全国最为突出,但与广东的经济地位相比,国家在珠三角的能源投入方面明显不足,这样一来,供需矛盾的激化将使得成品油走私变得更加的猖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