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运城700万国债建垃圾处理厂打水漂(图)
|
中新网据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获悉 7月17日播出了山西运城700万国债建垃圾处理厂打水漂的节目,以下是节目内容:
今天我们来关注山西运城的垃圾处理厂。运城市位于山西西南部,市区人口有105万,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有600多吨。但不久前,《经济半小时》栏目接到一些运城观众打来的热线电话,向我们反映,运城的生活垃圾并没有做任何处理,就填埋在郊区的一个大土坑 里,附近的农田和水源都遭到了污染。城市的垃圾为什么会随意倾倒呢?《经济半小时》的记者鄢闻余到运城市进行了调查。
新闻:运城垃圾污染问题重重
据记者了解,运城市的所有生活垃圾每天都是被填埋在郊区的一个大土坑里,记者在现场看到,在这个填埋场都是8米多高的大坑,在这些坑的底部没有任何防止渗漏的措施。
整个垃圾场的占地超过80亩,垃圾送到这里以后,直接被倾倒在平地上。在阳光的暴晒下发出阵阵恶臭,污水横流。在垃圾场拍摄的时候记者没有碰到大风天气,据当地的老百姓讲,遇到刮风天起,垃圾就漫天飞舞。一位环卫工人说,“这些垃圾直接推到坑里去。”
这里的环卫工人告诉记者,整个运城每天的600多吨垃圾,就这样被推进眼前的这个垃圾坑中,并不做别的处理。
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和建设部联合制定的垃圾填埋标准,填埋垃圾的坑底部要修建垃圾渗漏液体收集池,并通过管道系统将液体抽到地面;垃圾场应该设有专门的厂房集中控制垃圾产生的渗出液体和气体。而记者在现场看到,在面积达到80亩的这片垃圾场里,不但没有任何处理的设备、厂房和人员,在垃圾坑的底部连起码的混凝土表面也没有,垃圾就被直接堆放在土壤上面。
运城市的垃圾全部被倾倒在建筑取土留下的大坑当中,而不做处理。当地主管的政府部门为什么会如此简单的,处置城市垃圾呢?记者找到了运城市环卫处。运城市环卫处副处长郭向前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郭向前,运城市环卫处主管垃圾处理和清运的副处长,两年的时间里,他一直负责运城全市的垃圾处理工作。对于记者调查的垃圾大坑,郭处长证实,运城的这个垃圾场,确实没有做过防渗漏等一系列处理措施。简单的说,那里的垃圾就是就地掩埋。郭向前告诉记者,“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对环境要造成一定的污染,对周围的农田,对地下水或多或少都要造成污染。”
主管部门对污染的后果表示非常清楚,那为什么还要采取这种随意处理垃圾的方式呢?
郭向前表示,“资金,资金的限制。”
资金短缺,就可以简单处理垃圾,污染环境吗?对于记者提出的责问,郭处长并没有给出太多的解释,他告诉记者,现在最让他头疼的还不是污染,,是垃圾场存在爆炸的隐患。郭向前说,“垃圾腐败以后,会产生一些在特殊的自然条件下,它会产生沼气,如果处理不当,会发生爆炸。”
郭向前所说的特殊条件就是指的高温天气。今年入夏以来,运城市已经连续2次出现40度的高温天气,而每天超过600吨的生活垃圾还在源源不断地倒入垃圾场。现在填埋垃圾的大坑,无任何处理设施,因此,一旦出现垃圾自燃甚至爆炸的情况,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避免沼气淤积,现在垃圾场采取了在垃圾表面覆盖黄土的办法,减少空气的进入,目的是为了减少垃圾燃烧的机会,但这也只是土办法,究竟能不能完全杜绝事故发生,郭处长也拿不出一个答案。在记者离开垃圾大坑的时候,现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按照现在填埋的速度,再过两个月,这个大坑就会消失在大家的视野中,工作人员说,“现在这个坑再有两三个月就要封场了。”
运城市的这个垃圾场距离运城市区也就只有4公里,附近居住着十几万老百姓,垃圾当中的有毒物质一旦渗入地下水,就会污染整个运城市区的地下水源。现在运城市的水质状况是否受到了垃圾污染,运城市环卫局介绍,目前他们还没有进行过地下水污染的环境监测。国家环保总局到是作过一个普查,在简易垃圾填埋场的周围,地下水的水质普遍要比其他地方低1-2级。而且一旦用作垃圾场,塑料、金属不可能被降解,那个占地超过80亩的填埋场,今后也不能被耕种,只能成为一块荒地。按照运城市现在填埋垃圾的速度,2个月后这个大坑也会被填满。大家开始担心,到那个时候,运城的垃圾又将怎么处理呢?
调查:运城垃圾处理,资金匮乏
记者提出这个疑问的时候,环卫的郭处长满脸苦笑,他告诉记者,就是现在用的这个简易垃圾大坑,还是去年环卫处动员了本单位的全体职工,四处打听才找到的。否则,每天600吨生活垃圾,现在还不知道堆放在运城的哪个角落里。郭向前说,“不好找,就包括我们现在找的这个生活垃圾场,它也是在建设运3高速公路的时候,取土形成的一个土坑。”
好不容易找到的大坑,在两个月后也将会被填满。现在环卫处的首要任务,不是治理污染,不是考虑沼气的爆炸,而是要给全市的垃圾找个存放的地方。寻找到一个新的垃圾填埋地点,这才是运城市环卫处日常工作的当务之急。郭向前告诉记者,“现在我们已经报请市政府,选择了4块地方,4个还是简易填埋场的场址,还是这样的大坑,基本上已经定点,就在现在这个垃圾场的西部,还是一个人工取土的大坑。”
虽然像一翻玩笑,但郭处长还是承认这就是运城市城建的一个尴尬,原因只有一个,就是经费紧张。没钱修建符合标准的垃圾填埋场。郭处长介绍,按照环保总局制定的规范修建一个与安邑垃圾站同等规模的垃圾填埋场,按防渗漏层每平方米50元的价格计算,一个占地80亩,深10米的坑,仅做表面防渗涂层的资金投入就达到1116.4815万元。按市环卫每年收到的100万的垃圾处理费的速度来算,环卫处要攒10年的垃圾处理费,才能建成这个卫生填埋厂。无奈之下,现在寻找到新的填埋大坑,也仍然会采取同样的简单填埋方式。郭向前说,“没有做防渗的涂层或者是处理,关键问题还是一个资金。”
运城市环卫局的郭向前反复强调,简易填埋垃圾是不得已的办法,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因为没有钱。但记者在运城却了解到,在1999年的时候,运城就曾经在第2期国债资金当中获得700万元的资金用于修建城市垃圾处理中心。而且这笔钱还确实是建了一个垃圾处理厂,5年时间过去了,环卫处为什么说没有钱、没地方处理垃圾呢?
在运城市关于1999年第二期国债在运城投资的项目档案里,记者找到了山西运城废弃物处理厂这个项目。那一年,国家专门对运城市的垃圾处理项目,批复了700万元的国债资金。既然国家已经对垃圾处理厂的项目进行过专项投资,为什么在时隔5年之后,运城市的垃圾还依旧野地里呢?记者找到国债投资的这家垃圾处理厂。
新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现状描述
在距离运城市区不足4公里的道路边,记者找到了运城市的废弃物处理厂。一位运城市民告诉记者,“他们没有投产,目前没投产。”
在这名老人的带领下,记者进入了废弃物处理厂的厂区,如果不是附近农民的指点,很难想象眼前的地方,就是国债投资700万元,总投资金额超过1000万元兴建的,运城市最大的无害化垃圾处理厂。
在厂区,记者所见之处,是上百万元的关键设备被闲置,机器表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灰尘,设施表面也是锈迹斑斑。
垃圾场一共有5个配套厂房,但厂房没有见到一个工人,有的车间的大门甚至连锁都没有安装。整个垃圾处理厂里,除了能找到一些废旧的塑料瓶罐之外,再看不到任何处理垃圾的痕迹。附近的居民说,这几年在这片土地上没见过什么运垃圾的大车,大院里最兴旺的,就是这些大树和野草。
投资上千万,占地近80亩,厂房设施已经基本安装就位,号称日处理垃圾量300吨的垃圾处理场,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一公斤的生活垃圾也没有处理过。国家上千万的资金,建成了一个不运转的垃圾处理厂,这是为什么呢?记者找到了最了解这个垃圾处理厂情况的关键人物,运城市垃圾处理厂的厂长郭高友。
调查:一人完成的“垃圾”项目
郭高友,原运城市建委副主任,也是这个废弃物处理厂的法人,记者见到郭高友的时候,他已经从建委退休,并且把家搬到了垃圾处理厂,按他的话说,这个垃圾处理厂的项目就是由他的一手操办起来的。郭高友告诉记者,“现在这个地方转不开,我一天比谁都着急。”
郭厂长告诉记者,现在的这个颇具规模的厂房设施,就是靠1999年得到了最关键的一笔700万元的国债资金,才逐步动工建成的。郭高友说,“我这儿建设就轰轰烈烈地干,就是后头你看见的,我的粪便(处理)和车间,还有我原来那库房,就是整个设备,都是2000年采购上的,设备就是这个时候,开始弄的。”
既然有了国债投资的支持,生产设备也采购齐备,为什么这个废弃物处理厂还会出现前面所看到的,厂房一片萧条的画面呢?为了向记者解释工厂在试生产时碰到的问题,郭高友和记者一起来到这个荒废了4年的垃圾堆肥车间。郭高友向记者介绍,“就都堆在这个外面发酵,用垃圾筛细的东西来堆它,它就是最后都变成肥料了,一点味道没有不可能,但不是很臭,因为它毕竟是有氨气,它还能没有一点味道,一点味道没有不可能。”
但就是这股难闻的臭味,使得这个国债投资的垃圾场唯一的一次试生产失败了。垃圾发酵时产生的刺激性气味,在试运行时,专家们提出来了质疑。这是周边环境无法容忍的缺陷。虽然距离那次试产已经有4年时间,记者今天在厂房里采访时,仍然可以闻到遗留下的刺激性味道,郭厂长承认,试生产的失败确实影响了整个设备处理垃圾的可行性。但这个缺陷,只要通过再增加一笔资金增添换气设备就可以弥补。郭高友说,“虽然是国家到位了1000多万元钱,给它这事情弄起来了,但是钱不是不够用吗,于是我凭我个人的力量,四处筹借,又筹借了300多万元。”
最终增加的投资,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垃圾处理产生刺激性气味的问题。这个投资总额已经达到1300万元的项目,最终也没有把垃圾处理成肥料,运城的城市垃圾也最终没有被这个垃圾处理场处理掉。设备严重残缺,无工程验收,运城的这个国债项目一闲置就是两年。整个垃圾场到底还缺少多少设备,到底是哪个工艺环节存在资金的短缺呢?
郭高友向记者称,他本人就是这个垃圾处理厂的总设计师。所有的工艺流程、设备配套在他来说是完全可以信手拈来,了然于心的,但这位总设计最终也没能找出垃圾厂的设计图,面对采访,他只告诉记者,一切的设计都只能在他心里。郭高友告诉记者,“我作为一个专业技术人员,研究了20多年,再研究不出,这么一个简单的东西,我出国家的饭,拿着国家的俸禄,干什么呢,我就显得我就太无能了。”
郭高友称,他是这个废弃物处理厂的创始人,从这个厂创立那天起,他技术设计的总负责人。郭高友说,“我告诉你说,这里的总设计,总承包就是我嘛,因为我既是行政领导,又是技术专家,我有职称证 ,政府又委托我全权负责。”
郭高友打断了记者的采访,专门要给记者拿出他的技术职称证书。但记者见到的专家职称证,只是运城市颁发的中级职称证明。根据国家计委、财政部、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制定的规范,垃圾工程项目建设不但应该由具备高级技术资质的人员完成,而且其项目施工方必须是由国家建设部颁发许可资质的承包商。
自封为总设计师,从工程设计到现场施工,郭厂长历任了这个项目里所有的职务,他来负责建厂房、选设备,他是总设计师,总承包商和总监理人,以及到垃圾厂以后的总经理,他也理所应当的担任了。但四年的时间过后,这个1300万垃圾处理工程,最终变成了一堆形同虚设的垃圾项目。这个和玩笑一样的事情,明显与国家政策法规相违背的情况,运城市里相关的监管部门难道就真的是闻所未闻吗?郭高友说,“市委书记市长都在这里开过办公会,不是一次两次的时间,就是承包商这个名词,我都是今天才听到的。”
一个投资千万元的垃圾处理厂,既没有让有资质的承包商来承建,也没有在环保建设部门的指导下进行施工,甚至连一张完整的工艺设备配套说明也没有。整个项目的成败与否似乎就完全寄托在郭高友个人的人品和技术水平的高低上了。郭高友告诉记者,“在审查的时候,也没有审查我这个资质,如果政府要问我要,我也能搞到,我还找不到一些专家权威来给我搞一套,这个东西,完全能够搞到,因为当时就没有这个要求。”
不具备任何环保建筑设计资质的人,一手包揽了运城1300万元垃圾处理厂的所有业务。这在常人看来,似乎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建设项目,就是这样申请到了国债资金。也就是这样在运城建了起来。四年的建设时间里,谁监管过?垃圾厂建成今天这个样子,找谁负责呢?
记者在运城打听垃圾处理厂的时候,很多运城人都不知道运城还有这么一回事,在运城市政府里说起这件事的时候,官员们都是印象模糊,这个上千万元的项目,在运城似乎快被人遗忘了。谁管过这个项目呢?记者在运城市的建设局、计划发展局、市政府展开了询问。
调查:国债投资谁监管
根据四部委联合下发的文件,城市建设(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对生活垃圾处理项目负有监督管理的责任,对达不到标准的,应责令其改正;也就是说运城市建设局应当对这一废弃物处理厂的项目负有监督管理责任,但是当记者找到主管环卫的副局长张平梅时,她表示对废弃物处理厂的情况并不了解,该处理厂原来一直由原县级市里的运城建设局负责管理,现在运城改为地级市以后,原来的建设局被撤销,这个垃圾处理厂究竟由谁来管理,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记者电话采访了运城市建设局的有关负责人。有关负责人表示,“不太清楚,因为这个垃圾场上划大市的时候,就没有划到咱们这个城建局来,按理说一个城市的,环卫和垃圾处理场,应该是建设局来主管,人家没有叫我分管那个,因为那个企业就没交上来。”
为了说明市建设局和这个荒废的垃圾场没有任何关系,运城市建设局还在今年6月专门印发了红头文件,说明这个迟迟不能运转的垃圾处理厂和建设局环卫处没有任何隶属关系。
记者从建设局还了解到,为了回应市里的新领导班子对此事的询问,建设局在上个月专门组织人员用2天时间写出了一份情况调查报告,在这份调查中,建设局总结:该项目试产以来未经专家论证,运行情况难以确定。
建设局花2天的时间就能调查发现该处理厂未经专家论证的情况,为什么在国债投资建了4年不见投产的过程中,却始终没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在运城市计委成堆的文件当中,记者找到了有关垃圾项目申请的所有资料。原运城市计委综合科科长席九龙说,“可研报告批了,有700万元的国债资金,主要就是因为有这个科研报告。”
这就是当时计委论证该垃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报告,在30多页的报告当中,关于工艺和选型的关键部分,只有短短3页,总结起来就是说项目坚持国际国内经验和运城实际相结合。利国利民,是件好事。而对工艺如何流程、设备怎样配套这样的细节却丝毫没有提及。工艺设备是如何选型配套的?参加选型的专家又都是些什么人呢?废弃物处理厂的厂长郭高友自己道出了原委。郭高友告诉记者,“省里退下来一个政协副主席,过去在我们这里当过专员的,王国运书记,另外一个就是我们运城市,当时退先来的一个老副市长,叫陈伯礼,还有市里边一些随从的同志,一共去了7个人,主要是一些领导,主要是看看有没有筛选的设备,去了天津北京考察。”
对于这个垃圾处理厂,运城市最终作了一份调查报告。建设局表示,情况都摸清了,这个垃圾厂不仅花了国家1300万元资金,现在还倒欠着320万元的设备和工程款。所以这个厂子到底谁来管,大家都还没有商量定,时至今日,运城市废弃物处理厂仍然是个没有主管部门的单位。垃圾处理设备和厂房仍旧在闲置着。
运城的这件事情,并不是国内唯一的案例,国家审计署统计显示,这几年来,国债投资的垃圾处理项目,成功的并不多。比如安徽合肥投资上亿元国债扶持的垃圾处理项目,最终成了打水漂的工程。四川十一个国债投资的垃圾处理项目,有八个至今无法正常运转,四川省的调查报告上说,把国债工程干成这样,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的一两次会议,就代替了科学的论证,政府部门最终模糊决策,盲目投资。
运城的这个垃圾厂,运城老百姓都说,这不仅仅是郭高友制造的悲剧,促成这个结果的,应该是地方政府模糊的监管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