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豆加工企业现在的日子不是一般的难过,而是非常难过。三年赚的钱可能在这三个月内就赔光了。”近日,国内大豆加工厂的老总们对记者纷纷诉苦。
面对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出现的困境,一位业内分析人士这样认为,表面上看,主要依靠进口大豆为原料的国内大豆加工企业是被国际市场害了一把。而实际上,今年4月底开始的银行紧缩银根的宏观调控政策对大豆加工企业才是“见血封喉”的一剑。
风暴来袭
我国每年大豆产量不到1500万吨,其中仅食用大豆就用去800多万吨,仅有700万吨用于榨油。每年大豆缺口达2000万~3000万吨,因此中国每年都要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进口大豆2000万吨左右。
今年初,由于美国大豆供应十分紧张,加上市场普遍看好需求,因此国内企业以高于4000元/吨的高价订购了大量美国和南美大豆。但是市场风云突变,美国芝加哥大豆期货价格自5月初开始连续出现大幅下跌,引起国内大豆及下游产品的大幅下跌。
吉林省植物油集团公司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仅豆油价格就从年初最高时的7500元/吨一路下跌至5700元/吨,同时由于禽流感导致养殖行业停滞不前,作为饲料主要原料的豆粕价格也大幅下跌。国内大豆企业面临着原料成本居高不下,下游产品价格快速下滑的尴尬局面,造成榨油行业加工大豆每吨要亏450元~800元,甚至更高。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今年凡是做进口大豆的企业,没有不亏损的。
而随之而来的宏观调控政策又令企业感到雪上加霜。从5月份开始,由于银行不放贷款,不开信用证,大豆加工企业缺了大量资金,许多进口大豆已经发到中国港口但不能卸货。据上海汇易咨询有限公司分析师肖军统计,现在大豆的进口量已经相当少了,前期从巴西进口了四五十船大豆,最终卸货的只有四五船。
在过去,一些油厂可以主要依靠信用证进口大豆,然后靠销售加工大豆的副产品——豆粕和豆油收回资金,在豆粕豆油走势很好的时候,这么做完全可以。但是银行缩紧信贷以后,资金链条就断了。油厂一方面,缺少资金支付高价的大豆采购货款。另一方面,假如进口也是砸在手里,因为必然要承受每吨800元到1000元的压榨亏损。在这种大背景下,油厂面临的选择有:进口大豆,等待豆粕市场好转,但缺乏资金;取消或者回售大豆,这样买家又要承担每船100万美元甚至更高的费用。大豆加工企业似乎一下子就被卡住了喉咙。
命悬一线
中国大豆网总裁、黑龙江龙马粮油贸易公司总经理刘兆福告诉记者,目前大的榨油厂开工不足是普遍现象,一些中小油厂已彻底停产。500多家大豆加工企业中有450家日加工量为500吨以下的厂子,其中只有一两家油厂能生产。
据企业反映,虽然银行给企业一定的授信资金额度,但在实际贷款操作时,要层层上报审批,手续复杂,贷款很难到位。有的企业虽然得到了农发行政策性贷款授信,但实际操作时企业要先有大量的铺底资金收购,依然很难操作。
“银行不给贷款,我购买大豆需要的1.5亿元资金无处得来,现在我们已经停产两个月了。”山东德州华海油脂工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齐传树无奈地对记者诉苦道。据他透露,像他这样的情况在国内比比皆是,山东现在90%以上的榨油厂都处于停产状态。
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今年进口大豆、棕榈油、毛豆油的全部都亏本,像汇福、益海、华农等一些大的油脂企业都存在亏损,从几千万到几个亿不等。
其实,银行紧缩放贷资金不仅影响到大豆加工企业,对于今年获得大丰收的油菜籽收购企业也造成很大打击。湖北天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油菜产业的龙头企业,同时也是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今年同农民签订的油菜籽订单总量是60万吨,但到目前为止收上来的还不到六分之一。“根据订单来收购的话,设备开足马力生产,资金需要近20个亿,过去我们都是靠贷款来收购的,往年可以从银行贷几个亿,今年由于银根紧缩以后,申请的贷款基本都黄了。经过同政府争取,得到了一些贷款,但杯水车薪。”该公司副总经理程业笛告诉记者。他认为,农民现在手里有大量的油菜籽,但收不上来,所以说对农民利益损害很大,这也导致目前正在上市的菜籽价格已经从5月底的每斤1.7元下降到1.2元。按今年我国1200万吨菜籽产量计算,我国菜籽产区的农民收入减少了120亿元。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呼吁,对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国家有关部门应从支持“三农”战略高度出发,采取特殊的扶持政策。
脆弱何在?
中国国际期货经纪公司发展研究部研发专员李磊认为,宏观调控对大豆加工行业的影响是肯定的,但宏观调控只是一个引子,其根源在于过去几年来国内压榨行业存在的盲目扩张。过去几年,压榨行业有利可图,吸引了大量国内国外资本涌入。
据统计,截止到2003年底,国内的大豆日加工产能是23.5万吨,按85%的生产率来算,年加工量可达7285万吨,实际的有效压榨能力是5200万吨,而市场的实际需求只有3000万吨。一些企业上马了生产线后骑虎难下,只有大量进口大豆以维持生产,造成大量产品积压。因此,尽管今年企业普遍开工不足或停产,但由于棕榈油、混合油、毛豆油今年的量比较充足,是往年的3倍,因此不会对市场的食用油价格产生很大影响。
李磊告诉记者,在目前形势下,一些缺乏实力的企业,在环境好的时候还能够生存,但是这些企业的研发、资金以及其他实力均跟不上竞争的需求,所以在今年大豆市场行情风云突变的环境下,就很难适应,一些企业的倒闭在所难免,现在榨油企业转让或希望转手的风潮已经在涌动。
齐传树就告诉记者,无奈之下,他们现在只好多方面筹集资金,寻找融资和洽谈合资的机会,打出了“合资、合作、控股都可以”的口号。据他透露,他们现在还想和国际大的贸易商合作,如路易·达孚、嘉吉等等,但现在谈判都还没有结果。
对于那些暂时还不想出让自己的企业,刘兆福建议要做好市场调研和分析,尽量把握好行情,资源匮乏的情况下不能盲目进口大豆,同时要审时度势,把产品卖到合理的价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