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经济学家 钟伟 顾纪生/文
>>进入钟伟个人专栏
>>进入中国经济思想库
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与深交所上市交易型开放式基金(LOF)的获准推出,虽然未在近日证券市场掀起激情浪潮,但使有的证券媒体变得躁动起来。诚然,它们的相继问世,在倡导价值投资理念,合理股价结构,带动资金扩容,提升大盘蓝筹股市场流动性等微观层面,裨益不可小视;但其整体功能能否如媒体所热评的那样“神奇”尚待观察与验证。消息公布后的短短几天,相关媒体的“造势”声浪愈来愈盛:有的声称“ETF将为中国的资本市场创造出一个多赢的局面”,“是落实国务院发展资本市场九条意见的具体行动,表明资本市场的创新大幕就此正式拉开,资本市场未来的创新由此奠定了里程碑式的基础”;有的断言“由于上证50ETF在相当程度上满足了包括中小投资者在内的投资需求,因此,这种崭新的赢利模式,肯定会在中国资本市场上获得高速发展”,果真如此吗?
其一,ETF是工具改良,不一定是制度创新。制度是带有前瞻性、系统性、全局性、目标性的“规范”安排,而工具仅是实现目标的中间手段。我国证券市场发展面临的最大障碍是股权分置等“制度瓶颈”而非技术、产品等方面的浅表因素。诚然,在股票、债券、基金等证券产品体系之内,以前存在着重股票轻债券、重原生产品轻衍生产品、重个人产品轻机构产品等状况;就基金产品“子系统”看,仅开发出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两类品种,还有公司型基金与ETF基金等尚待破题。但工具改良是目,制度创新是纲,工具改良不能削弱、代替制度创新。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亟需的不是形似神非、修修补补式的工具改良,而恰恰是改弦易辙、大刀阔斧式的制度创新!
其二,ETF是指数工具,不一定是回报来源。上证50、180等ETF产品的推出,对稳定大盘成份股价格从而托住相应指数“贡献”不小,相信ETF的投资者随着成份指数的走高,获得久违的投资回报的可能性随之增大;但即便如此,此类回报仍建立在资金推动股价,股价推动指数的老路之上;极言之,ETF的实施带来的可能是局部繁荣而非整体活跃。因为随着有限存量资金向少数成份股的“缩容”转移,绝大多数非成份股因失去资金承接而引起更为惨烈的下跌;而常常慢机构一拍甚至数拍的中小投资者恰恰主要持有这类股票。有人认为这是价值投资理念深化、股价结构调整的“合理”现象。真正的投资回报应建立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经营业绩过硬、成长前景良好的基础之上,任何资金推动型获利模式虽痛快一时,但后害无穷。
其三,ETF是扩容工具,不一定是价值基础。随着我国全面“入世”时间表的逼近,国内金融业全面开放的步伐明显加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上市融资的脚步渐行渐近。为了确保事关“国计民生”的四大商行的顺利上市,在股市低迷、扩容受阻之时给一点“创新”“刺激”也是可以理解的,特别在制度创新一时无望的情形下考虑用一下“技术”上的创新手段,也无可厚非,但这一定要硬打着价值投资的旗号吗?也就是说,为了让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巨舰”在中国证券市场的“浅海”启航,ETF正好可以起到开产品之渠引资金之水的现实功效,但这与整个市场的价值提升关系不大。一方面,以中小盘股为主但成长性良好的市场(如美国的纳斯达克)不见得就缺乏投资价值;另一方面,以人为手段“打造”出的由大盘股担纲但缺乏成长性的市场不一定真有投资价值。这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硬要把ETF看成是价值投资工具,恐怕是不妥当的。
其四,ETF能保护机构投资者,不一定能保护中小投资者。《国九条》之所以好评如潮的另一个原因,是旗帜鲜明地提出要保护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这几年,我国股市的低迷其实伴随着“超常规”发展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同时进行,这一现象值得反思。有人认为,不能将机构投资者与公众投资者相对立,只要中小投资者将资金交给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运作,完全可以实现“双赢”,但这种理想状态在现实的条件下很难达到。ETF与LOF的推出,最大得益者是谁?必是证券基金!证券基金的收入本来就靠旱涝保收的管理费收入,这与市场经济的竞争法则格格不入;由于引入了ETF产品,这一“养懒人”的局面非但不会丝毫改变反而得以强化。因为以前为了“愿望上”做大基金市值或显示专家理财能力尚要在选股、择时上动一番脑筋,现在由于完全地复制指数,一不用动任何脑筋二不担任何风险但管理费分文不少,这种垄断收益的庇护难以带来创新和竞争格局。
其五,ETF是博奕工具,不一定是投资工具。博奕工具与投资工具的主要区别,一是从投资对象看它主要是为大资金还是为小资金设计,二是从投资时期看是为了一时之利还是追求长久之利,三是从投资过程看是脉冲式投资还是经常性投资,四是从投资回报看是随机性回报还是规律性回报。ETF产品较适合于大资金脉冲式投资以博取差价,而不适合中小资金进行经常性投资以获取回报。据了解,作为国内首只ETF的上证50ETF产品的设计方案中,净值设计为上证50指数的千分之一,申购赎回最小单位是100万份ETF,折合人民币高达92.38万元。这么高的资金起点明显有利于大资金博奕而不利于中小资金参与,故其“雷声”虽然不小,但很可能步入曲高和寡的境地。中小资金如果真要参与ETF投资,先得“曲线”认购相关基金,投资环节的增多势必加大投资成本与投资风险;第三,ETF推出后,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会接踵而至,这对大资金确是风险对冲的有效工具,而对中小投资者而言,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与投资资金的不足,实际上无法“享用”此类避险工具,从而形成大小资金产品投资风险上的非对称性。
其六,ETF有赚了指数就赚钱的可能性,不一定就有赚了指数稳赚钱的必然性。一般情况下,投资者购买一个ETF基金单位,就等于按权重购买了这个指数的所有股票,所以,只要这个指数的计算真实可信,投资者就不会出现赚了指数反而赔钱的情况。但这种“一般性”只给出了赚了指数就赚钱的可能性;由于证券市场具有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特殊性”,故最大的可能性也不一定转化为现实的必然性。这可能发生于如下两种情形:一是某一指数与其它指数不一定呈现同方向同幅度的“同等波动”,如上证50指数不会与上证180指数完全同等波动一样。如果你购买的是上证50ETF,其成份股是中国石化、中国联通、招商银行、上海汽车、宝钢股份等,虽然钢铁、石化、汽车等行业去年与今年上半年的业绩很好,但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其在以后时间难以保持高增长态势,而覆盖面较广的上证180ETF也许受到的影响就小;二是当行情热点不在大盘股时发生。上证50ETF是以上证50指数样本股作为建仓对象的,假设以后遇到如99年5.19那种科技网络股大幅飙升的行情,投资者买入科技成长股的收益率肯定比大盘蓝筹股高得多,那不是在一定程度上“赚了指数不赚钱”或另一表现形式“赔了指数也赚钱”吗?
在目前对ETF一片喝彩声中,我们不能不退而冷思。
(本文作者为顾纪生教授和钟伟教授,顾纪生江南大学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钟伟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声明:本文为作者提供,搜狐财经独家稿件,如须转载,请注明出处,如需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发邮件至e-finance@sohu-inc.com。或致电(010)65102160-6835/61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