叱咤旧上海的煤炭大亨刘鸿生一定无法预料,在77年之后,上海滩的码头之争会如此充满智慧和血雨腥风。
1927年,刘鸿生为经销煤炭而合并码头成立的中华码头股份有限公司,今天,面临运力压力的上海港口,在外资大鳄、国资巨头们虎视眈眈下正发生巨变。
记者了解到,目前的合作协议框架确定,上海国际港务集团、上港集箱、和黄三家共同兴建外高桥5期。国内远洋运输巨头中远集团的下属公司中远太平洋(1199 .HK)却意外未在其列。
中远算盘
中远集团是当今世界十大航运公司之一,中远太平洋有限公司(1199.HK)是中远集团全资子公司中远(香港)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上市公司,于1994年12月正式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主要从事集装箱租赁、码头经营、综合物流等业务。
就在上半年,这家香港蓝筹上市公司的多位高层始终表达着对控股外高桥5期的决心,而更早还流露出对外2、3期的兴趣。而为外高桥一期项目而成立的上海浦东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19亿的注册资本金中,中远太平洋还占据了20%的股权。究竟缘何中远太平洋出局?
中远集团一内部人士7月15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并不同意出局的说法,该人士认为,中远集团从1980年代末就开始关注集装箱码头的发展,研究码头投资策略,但外5期的名单里最终没有中远,应该是决策层主动放弃,“一来,外5的定位在业内看来属于补缺性质的,所有码头经营公司真正的目标都在洋山深水港项目。二来,公司已经将策略重点转向长江流域的港口,从目前的形势来看,长江沿线的码头投资回报率同样蕴藏巨大潜力。从长江攻略的定位考虑,中远太平洋缩回投资意向也是可以理解的。”
“集团于2004年计划动用约3.36亿美元(约26.2亿港元),收购八个位于内地及一个海外的港口股权。”他说,中远正在兑现年初的承诺。1月9日,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高调亮相;3月1日,意在抢占长江水运发展先机的扬州远扬国际码头有限公司在扬州挂牌。其中,中远都是重要的合资方。
从2003年1月-11月全国吞吐总量为23.91亿吨,沿海占四分之三,达18.1亿。
因此,有分析人士认为,从上港集箱的角度而言,问题又有另一种理解。上港集箱作为一家有野心在中国乃至世界航运中心占领地位的上市公司,绝对不希望经营受到威胁。除去外5期,其资产目前为外2、3期码头所有权和经营权,以及4期码头所有权,和上海浦东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一半的股权。若完全按照中远集团最初对外2、3、5期的入股设想,上港集箱的资产将缩水不少,甚至会成为不少股民担忧的“空壳公司”。
和所有外资、港资、国内巨头一样,上港集箱除了洋山港的野心之外,还有一个重要配套战略则是长江。公司董事长陈戌源曾表示,要把长江上下五百公里的范围都变成上港集箱的经济腹地。已开始与重庆、武汉、长沙、芜湖、扬州、安庆等许多长江沿线码头进行或洽谈合作,输出公司的集装箱码头管理经验和品牌,其目标是“组建整个长江流域内以上海港为中心的、有良好反馈和激励机制的集装箱物流网络有机体,促使整个长江流域的集装箱货源向上海港集聚”。而这一计划在马士基、中远集团等竞争对手看来,也是海港内河两手策略中重要的布局重点。
和黄得失
显然,上港集箱和其控股公司国际港务集团目标远不止中远一家。而全球码头霸主和黄(0013.HK)之所以能跻身外高桥5期,也是上海国际港务集团用旧的上海集装箱码头股份与外5期的股权进行置换。这次股权置换被外界评论为港务集团充满智慧的一次交易。由于上海集装箱码头的地块及附属设施的价格尚未确定,这也意味着上海集装箱码头在外5期码头的股份还是未知数。业界纷传,双方最大的分歧股比问题在今年年底即将明确。而以旧码头换新码头的消息被传得沸沸扬扬,此举相当于和黄已经完全退出此前曾经占有50%股权的上海集装箱码头(注册资本20亿元人民币)。再者,虽然和黄的50%上海集装箱码头股权能够在外高桥5期换得多少股权尚未可知,但业界普遍认为和黄已然得了便宜;既然如此,出于利益平衡的考虑,和黄在尚未全面交锋的洋山港生意上,底气就短了一截,“有得有失”的老话可能再次应验。
由于原定2005年完成一期五个泊位改为2006年的九个泊位,洋山港一期依然由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唱主角,基本与外资无缘,但随着《加快发展我国集装箱运输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港口法》的正式启动和CEPA协议的逐步深化,所有国内巨头,外资大亨依然虎视眈眈后面的二期。
“如何更明确地判断洋山港今后的发展方向。采用公平、公正的方式,让有资格的跨国码头集团参与洋山港二期项目的建设,一直是上海市政府反复考虑和研究的问题。”上海海运学院水经所副所长寿建敏表示。据他透露,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中海集团)和香港九龙仓集团极有可能入局洋山港二期,和黄入局的可能很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