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因为中国已经逐渐成为“世界中心”。从“经济是否过热”的争辩到如何实现“软着陆”的讨论,我们听到了无数声音。[海外视角]栏目为读者提供国外媒体的不同观点。 “听听华尔街上的闲言碎语,你会认为中国的经济热潮宛如一则童话,不久的将来,中国将重蹈荷兰‘郁金香狂热’、日本金融泡沫以及美国信息技术泡沫的覆辙。更严重的是,中国这种失控的经济增长具有巨大的杀伤力,整个世界会随之一同覆灭。” 这是《财富》援引的某些经济学家的观点。2003年下半年,中国开始刮起“经济是否过热”的争鸣之风,国内讨论激烈,国际上也空前关注。对中国经济热的态度或是悲观或是谨慎,《商业周刊》担心中国正走向危机,《远东经济评论》中也指出有些经济学家忧虑这将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灾难。格林斯潘曾警告美国国会,一旦中国经济出现麻烦,将给美国带来巨大问题。摩根斯坦利的经济学家谢安迪强调中国现在的形势不容乐观,他预言,这次经济泡沫可能比上个世纪90年代的更恐怖。 而与悲观预测不同,《财富》认为,中国经济的确有过热的嫌疑,但据此认定中国将要走向融化的边缘则没有必要。中国经济从1990年以后,一直处于飞速增长的状态,发展的根基逐渐宽广,也越来越健康。尽管过快的增长速度的确很危险,但中国还没与通货膨胀起过正面冲突。中国现在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率始终在3%以下,与上个世纪90年代相比要低得多,那时曾一度达到22%。 《财富》同时也指出上次经济泡沫出现的原因。从理论上讲,上届政府由于放弃了价格调控,而把全部精力集中在实现生产目标以及其他命令上,从而导致了经济泡沫。在宏观调控和发展市场经济之间进退两难,还必须在政府停止干预的情况下发展真正的资本市场,这是中国的主要问题。 尽管《财富》认定中国不会碰壁,认为中国经济过热将导致巨大灾难的观点已经过时,但是它不否认,中国经济的确存在盲目扩张的趋势。而现阶段,这种观点得到国内外许多经济学家的认同,不能再仅仅停留在经济是否过热的讨论上了,北大经济研究所赵晓博士说:“相信经济过热的争论将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对政策调控的讨论。”《财经》主编胡舒立也认为争论早该结束,政府早该行动。而相较于房地产信贷收紧、调整准备金率这种小动作,加息才是最有效的方法。而我们看看国外的评价,关于中国政府已经采取和应该采取的措施,《远东经济评论》进行了分析。 “抑止投资过热的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升息,但是中国政府似乎竭力避免采用这种措施。高贷款利率在打击东部沿海城市经济的同时,对低迷的农村地区经济也是一个冲击。并且这样做会增加国有企业偿还贷款的难度。高利率还会吸引更多的外汇流入,这样会增加政府被迫提高汇率的压力。 “如此看来,政府目前采用的方法看上去是最为合适的,虽然是暂时的。4月份,央行宣布将提高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率,这样就降低了银行借贷的货币量。而经济学家们希望政府采取进一步类似的举动。” 《远东经济评论》认为,如果这些抑止过热的尝试在后半年失败,中国的危机就降临了。到那时,中国政府就要采取猛烈行动,可能包括加息或者人民币升值。任何一种方式都很危险,极有可能导致2005或者2006年的经济萎缩,但是与经济失控相比,他们的威胁度要小得多。 近期,英国《金融时报》对中国经济软着陆的成效表示出肯定的态度。“有迹象显示,中国政府控制从汽车到房地产等行业投资的努力正在取得进展。这些迹象将在一定程度上纾解中国经济可能面临硬着陆的忧虑。”文章指出,经济增长的速度正在朝政府期望的方向发展,所以政府在短期内应该不会考虑采取过激的措施。 中国经济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因为中国已经逐渐成为“世界中心”。投资家罗杰斯曾表示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而其实早在35年前,英国著名史学家阿诺·汤因比就在《纽约时报》上预言,“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中国经济软着陆成功与否,依然牵动全世界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