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了解到目前在建的钢铁项目总规模达1亿多吨、占现有产能的近60%,投资额是正常年份的4~5倍,你就会深刻理解这次宏观调控正在避免一场灾难的发生。”
■《环球》杂志记者/陈光明 石庆伟 王炳坤
近一时期,《环球》杂志记者在对我国钢铁行业进行调研时发现,国家实施了近3个月的宏观调控政策,带给这个行业的不仅仅是价格回落、利润下滑,更为重要的是竞争规范、结构合理、盲目投资得到遏制等一系列积极影响。
中国工程院院士、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总经理刘在接受《环球》杂志记者专访时指出,国家对钢铁行业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非常正确、及时、有效,为国有重点钢铁企业创造了良好、公平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有利于我国钢铁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一些业内人士也纷纷指出,钢铁行业在宏观调控中通过调整、充实、提高,开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中国钢铁已经越来越“坚硬”起来。
从“疯狂”走向理智,钢铁行业避免了一场灾难
鞍钢集团总经理刘告诉《环球》杂志记者:“如果你了解到目前在建的钢铁项目总规模达1亿多吨、占现有产能的近60%,投资额是正常年份的4~5倍,你就会深刻理解这次宏观调控正在避免一场灾难的发生。”
其实,我国钢产量已经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据中国钢铁协会预计,到2010年,我国钢铁市场的需求量将从现在的2亿多吨增加到3.3亿~3.4亿吨,每年需新增产能一两千万吨。但钢铁行业在价格上涨、基建规模过大等因素的拉动下投资猛增。一份研究报告表明,如果1亿吨的产能一两年后集中释放,会造成中国钢铁市场严重供大于求、价格跌破成本线、大量企业破产倒闭、银行贷款难以收回、资源和环境无法承载等灾难性后果。
最近国家出台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后,钢铁价格由历史最高点迅速回落,普遍下降1000元左右,降幅之大、速度之快令业内人士震惊,一些经销商甚至惊呼“一天赔了一部宝马”、“一天赔了一部奔驰”。但钢协权威人士指出,今年第一季度以来国内钢价平均上涨40%,许多品种都达到历史最高点,价格的这种暴涨是不正常的,回落才是钢铁行业重归理智的必然选择,是价值的合理回归。
刘认为,前期的钢价下跌并不是“大落”,因为并没有跌出成本线以下,没有造成大量企业破产倒闭。相反,恰恰因为调控,钢铁行业的准入门槛提高,一批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得到清理,急剧膨胀的产能得以限制,一些不良状况的及早治理,避免了中国钢铁投资泛滥、积重难返。
行业规则得到规范,市场秩序获调整
业内人士指出,自去年以来,在钢价暴涨等因素的作用下,各种投资主体纷纷拥入,钢铁投资过度膨胀,正常的行业秩序被打乱,不公平竞争日益严重。
在自有资金比例方面,一批新上项目大多靠银行贷款,自有资金比例极低。江苏铁本钢铁有限公司项目计划投资105亿元,几乎全靠银行贷款,连公司的注册资金也是虚假的,一旦项目失败,将给金融安全带来巨大风险。而国有重点企业进行生产项目的改造和建设,其自有资本金比率达到投资额的60%以上。
在设备和技术标准方面,国有重点企业严格执行国家规定和行业标准,投入巨资进行技术改造。而在新一轮钢铁热中,一些年产量达二三百万吨的民营企业,竟以进口废钢铁的名义引进国家明令禁止的二手设备,甚至重新起用一批早已被淘汰的生产工艺,不仅造成资源和财力的浪费,也使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
在税收政策和社会负担方面,一些企业在地方政府的关照下,享受特殊优惠政策,加上社会负担较轻,新上马项目出得起大价钱挖走国有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人才,使后者面临着人才流失的危机。
业内人士认为,不公平的游戏规则造成钢铁行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泛滥。去年全国钢铁投资增长达96%,今年一季度增长107%,炼钢企业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114家增加到现在的280多家,平均规模不足70万吨,其中200余家企业的平均规模不到10万吨,“散、乱、差”的问题突出。目前实施的宏观调控从项目规模、资本金比例、环保标准等方面严格要求,在规范钢铁行业游戏规则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头5个月,钢铁投资增长76.6%,同期回落了20个百分点,效果明显。
因钢铁行业投资过热所造成的煤炭、铁矿、电力极度紧张、成本急剧上升的局面,在宏观调控的作用下也已得到初步缓解。目前国内铁矿石价格从最高时的每吨1000元回落到平均每吨400元,这为国有大型企业正常生产创造了宽松环境,避免了资源浪费,有利于提高钢铁行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产品结构和供销体制在市场波动中悄然改变
来自鞍钢集团国际经济贸易公司的消息表明,今年头5个月,鞍钢加工出口专用钢材65万吨,提前完成全年计划。公司负责人告诉《环球》杂志记者,在新一轮钢铁热中,鞍钢没有参与低水平投资竞赛,而是凭借自身优势主攻高精尖产品。鞍钢集装箱板产量位居全国第一,板材占产品总量的80%以上,目前低端产品竞相压价,而鞍钢产品却保证了价格坚挺。
《环球》杂志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钢铁行业已经从建高炉向投资中板、厚板、汽车用板等项目转移。6月初,鞍钢与德国蒂森克虏伯钢铁公司共同投资1.8亿美元建设年产40万吨的热镀锌板项目,进军国内紧缺的热镀锌板行业,使鞍钢成为继上海宝钢集团之后中国第二家能够为轿车提供高级面板的企业。
国内钢材市场波动较大,一些劣势企业和经销商业务量骤减、亏损严重。而一些大型钢铁企业寻求构建双赢的供销新机制,与上下游客户结成紧密型战略联盟,以稳固的供销关系最大限度地消减价格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日前,澳大利亚哈默斯利公司与宝钢集团签订一项为期10年的协议,每年向宝钢供应最多为700万吨的铁矿石。世界最大的矿产资源企业必和必拓公司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等4家钢铁企业合资设立供货企业,每年将向四家企业提供约1200万吨铁矿砂。
扩大直接用户比例,尽量减少中间环节,成了宝钢、鞍钢、武钢等企业营销体制改革的重点。宝钢集团加强与汽车、造船、家电、集装箱制造企业等重点用户的长期合作关系,并提出与代理商建立双赢的长期合作关系。上海舜业钢铁有限公司总裁薛长江说:“这些方法能够较好地抵御价格波动,发挥稳定市场的作用。”
对外出口、对内引进:中国钢铁的国际化战略
国内钢铁市场价格下跌,而国际市场在欧美经济复苏以及一些钢铁生产大国限产等因素作用下,行情一路看好,目前每吨平均价格高出中国市场价格约600元。这为我国钢铁企业扩大出口,以“外围突破”战略来抵挡国内价格暴跌带来的损失提供了机会。
近年来,一批大型国有钢铁企业通过大规模技术改造,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差异度,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面对国内钢价暴跌的局面,他们纷纷扩大出口。以辽宁省钢材出口情况为例,今年前4个月全省共出口钢材32.8万吨,是去年同期的2.2倍,参与出口的经营单位多达200余家,而一些以前没有出口纪录的钢铁企业,也在今年取得了零的突破。
钢铁行业的合资、合作也成为业内惹眼的一大趋势。鞍钢集团总经理刘对《环球》杂志记者说,世界钢铁行业巨头正通过合资办厂和产品出口等途径,加快直接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
日前,世界第一大钢铁企业阿塞勒公司和第二大钢铁企业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与宝钢集团已确定,三方共同出资,在上海建设1800毫米冷轧工程。韩国最大的钢铁企业浦项钢铁公司也与中国本溪钢铁公司合作,启动了冷轧板项目。种种迹象表明,类似于家电、汽车行业纷纷走上中外合资或合作之路一样,我国钢铁行业也加快了与世界钢铁巨头联姻的步伐。
专家分析认为,中国钢铁行业加速国际合作,一是因为中国工业化进程还未完成,目前仍然存在的较大市场空间吸引世界钢铁巨头来中国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其次是中国钢铁行业整体水平不高,一些高尖端产品还没有形成自主生产能力,加强与世界钢铁巨头的合作,有利于借助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来提高我国钢铁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水平。(新华网·《环球》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