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振华 北京报道
7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对2003年第二季度及上半年全国GDP(国内生产总值)数据进行修正。
国家统计局第一次专门公示了这次GDP的修正结果。这一调整情况立即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甚至有媒体联系过去一段时间的宏观调控认为,有关部门有意提高去年的经济增长,使今年的增长速度相应降低,以突出宏观调控的效果。
但国家统计局断然否认了这一猜测。“我们的统计工作是完全独立的。”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许宪春说。
GDP修正经过
“对GDP进行修正是一种国际惯例,因为(我们统计所依据的)资料来源发生了变化。”许宪春说。
调整前2003年第二季度的GDP数据,部分源于去年7月初国家统计局所作的一次快速调查。正是此次快速调查中对社会服务业数据的估算,造成了GDP数据的偏差。
2003年7月初,“非典”还没有完全结束,不过这项突如其来的灾祸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已经受到了异常关注。但非典对中国经济到底产生了多大的破坏性,却众说纷纭。
“包括国家的相关部门,都很想及早知道非典的真正影响,”许宪春说,“如果还采用常规资料就要迟一些。”
作为GDP核算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社会服务业的调查制度不是特别完善,按照常规的方法,国家统计局必须等到相关资料和数据取得之后,才能做出核算。但由于常规资料和数据的滞后性,在7月初显然无法开展这项工作,必须等到7月15日之后。为尽快反映非典的影响,在没有其他资料来源的情况下,国家统计局进行了一项新的调查方法的尝试。
“国家统计局启动了快速调查项目,主要对遭受“非典”影响最大的社会服务业进行调查。”许宪春说。
这些社会服务业主要包括住宿业、旅游业、理发及美容业、娱乐业、公共客运业、出租车等。据许宪春介绍,这项快速调查总共选择了2万多家企业作为调查的样本,国家统计局普查中心对这些企业上半年的营业收入进行了调查,“最后得出的营业收入下降了14.8%”。
这无疑会与常规统计的结果发生偏差。
“我们后来通过对新的资料和数据进行核实,发现社会服务业的下降幅度实际上被高估了。”许宪春说,“国际统计局根据后来的财政决算数据、部门会计核算数据等取得的有关营业税、劳动者报酬和财政支出等资料,对去年第二季度和上半年包括社会服务业在内的其他服务业的数据进行了修正。”
从社会服务业营业收入的变动,再到GDP增长率的变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数据的调整过程,看出这次社会服务业调整的影响。
按照快速调查结果,2003年第二季度其他服务业同比负增长6.8%,进一步核算第三产业,同比增长为0.8%,GDP同比增长为6.7%。
现在,2003年第二季度的其他服务业、第三产业和GDP同比增长数据分别调整为5.7%、4.5%和7.9%。
相应地, 2003年上半年的三项数据分别由0.4%、4.1%和8.2%修正为6.5%、6.0%和8.8%。
这项修正,使2003年第二季度其他服务业、第三产业和GDP分别提高了12.5%、3.7%和1.2%。
对于造成如此偏差的原因,许认为一方面是当时统计资料的缺乏,另一方面也受到了“非典”气氛的影响。
那个时候,由于“非典”还没有完全过去,对“非典”的恐惧增加了人们对中国经济的悲观情绪。“这种悲观的情绪实际上在当时影响了大多数的调查对象,甚至是统计局的调查人员,影响很容易被夸大,”许宪春说,“虽然现在更翔实的资料表明,非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没有那么大,但当时大家确实都比较悲观。”
统计制度重大变革
实际上,国家统计局并非首次对GDP数据进行修正。如1994年的GDP增长率,就曾由11.8%调整到了12.6%。但以往统计局仅仅修正年度数据,而对季度数据的修正,以及修正工作的制度化,则始于今年年初。刚刚做出的对去年第二季度和上半年GDP数据的调整,也正是源于这项统计制度的变更。
2003年11月,国家统计局下发了一份名为《关于我国GDP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的改革》的文件,文件规定从2004年1月1日起,国家统计局将采用新的GDP核算和发布程序。
“在2004年之前,没有明确的制度对GDP季度数字进行修正。”许宪春说。而对年度GDP,也没有建立严格的定期修正和调整机制。
因此,2003年第二季度的GDP数字并没有在当年进行修正和调整。
从2004年开始,新的GDP核算和发布制度开始实施,在新的制度下,国家统计局进行了GDP数据核算和发布制度的大幅改革。
国家统计局认为,2004年前GDP核算制度和数据发布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这也成为国内外质疑我国GDP及其增长率的理由之一。
年度GDP不合理的地方有:12月底发布的预计数容易被误认为统计数,有失可靠性和严肃性;在获取全面基础资料后,往往只调GDP的绝对值,而不修正增长率数据,不符合国际惯例,也难以反映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因此,国家统计局决定把年度GDP核算分为初步核算、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三个步骤。初步核算的发布时间为次年1月20日;初步核实在统计年报资料基础上计算,次年9月公布;最终核实数在隔年5月和9月分别发布。
许宪春透露,季度GDP数据也将进行重大改革。
国家统计局认为:季度数据估算成分较多;不对季度GDP进行修正,不符合国际惯例;与年度GDP不衔接,造成偏差。
据此,季度GDP核算亦改为初步核算、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3个步骤,并分别对外公布。
初步核算数在主要进度统计资料基础上计算,于季后15天公布;初步核实数在更全面的资料基础上计算后,于季后45日公布;各季度最终核实数,要根据年度GDP最终核实数和各季GDP初步核实数进行调整和公布。
对季度GDP核算和数据发布进行的重大调整,直接导致了2003年第二季度GDP数据修正公告的出台。
对于这项重大的调整,许宪春认为“更接近于国际惯例”。“美国等国家经常公布调整数据,实际上中国此前也公布过年度修订数字,只不过没有专门公告而已,但可以从统计年鉴上查出来。”他说。
7省巡查 保证数据准确
对于国家统计局此次修正GDP数据,一些海外人士表示了质疑。他们认为,国家统计局修正去年第二季度GDP的数据,可能是受到外界的影响,有故意显示今年上半年宏观调控成效的嫌疑。
对于这样的说法,许宪春进行了否定,他认为并非有特殊的目的,“我敢保证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许表示,近些年国务院对国家统计局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非常重视,从未向国家统计局施加过压力,“统计的数据是多少就是多少”。
许宪春的说法并非没有根据。
知情人透露,今年7月6日,在重庆的一次国际研讨会上,国务院有关领导曾预计今年上半年的GDP增长应该在10%以上。不过当时上半年的统计数据还没有最终完成,而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上半年GDP增长仅为9.7%。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统计工作的独立性。
但不容忽视的一点是,一直以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数字与地方上报的数字存在较大偏差。为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国家统计局在统计方式上也在做出努力。
“实际上,国家统计局并非完全采取地方上报的数字,国家统计局有很多数据是直接进行调查得来的,”许宪春说,“比如农业统计,就是国家统计局直属农调队对800多个县进行直调。”
他表示,这种调查方式会细致到对抽中的每一块田地进行丈量,对粮食进行直接收割称重,然后根据样本产量核算全国粮食产量数据。
“GDP不是层层上报得来的。”他说。GDP实施分级核算,国家统计局计算全国GDP数据,地方统计局计算本地区的GDP数据。国家统计局还从有关部门获得基础资料,如航空、邮电、铁路、金融和保险等。
为提高地方上报数据的准确性,从去年开始,国家统计局每年还将进行统计大巡查。
“2003年,国家统计局选了3个省——广东、山东和江苏——进行巡查,如果发现问题,上报数字不实,要追究责任的。”许说,
今年的巡查亦在进行当中。目前,国家统计局已经完成了对浙江、上海、河北、四川四地的抽查,下一步的目的地将会是河南、辽宁和陕西。“国家统计局正逐步完善统计制度,逐步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许宪春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