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在一个月间,花旗集团“全球第一大银行”的地位接连受到冲击。
7月14日,日本联合金融控股集团(简称“日联”)在临时董事会上宣布,将与三菱东京金融控股集团(简称“三菱东京”)进行分阶段合并,在2005年3月底之前设立新的控股公司。如果这一计划最终实现,合并后新银行资产规模将达189万亿日元(折合1.746万亿美元),超过花旗集团而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银行。
而前一个月的同一天,即6月14日,美联储发表声明,批准美国摩根大通银行与美国第一银行的兼并方案。合并后的新摩根大通银行资产总额达1.12万亿美元,一举超过美洲银行,与1.19万亿美元资产的第一大银行花旗仅一步之遥,而且业务也将从纽约扩展到整个中西部,成为了继花旗之后第二家真正跨地区的银行。
有专家预测,在这两桩合并案刺激下,未来有可能掀起新一轮的银行重组热,从而改写全球银行业版图。
“巨无霸”热衷强强联手
两桩合并案的四个主角,都是全球“巨无霸”级的银行。
日联是日本第四大金融机构,于2001年4月由三和银行、东海银行和东洋信托银行等金融机构重组而成,截至今年3月底的总资产为80多万亿日元;三菱东京是日本第二大金融机构,2001年4月由东京三菱银行、三菱信托银行、日本信托银行等金融机构重组而成,截至今年3月底的总资产为100多万亿日元。而原本就赫赫有名的摩根大通银行,拥有超过8000亿美元的资产总额,是仅次于花旗集团的美国第二大银行,而这次他们兼并的第一银行是美国第六大银行,资产高达3200亿美元。
强手走上联合之路,其中必有原因。
日本方面,日联一直因为坏帐问题焦头烂额。截至今年3月,该集团的不良债权依然高达4万亿日元,占贷款余额的8.5%,2003会计年度的赤字总额达4000亿日元。日联的财务状况在日本四大金融集团中最差,近期甚至要靠变卖资产以求生存。前任领导人也因业绩糟糕而引咎辞职。在此情况下,集团新管理层认为,与在营业网点及顾客资源等方面都同自己没有竞争关系的三菱东京分阶段合并将是摆脱目前困境的最佳选择。
三菱东京则是看中了日联在中小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方面强大的优势,虽然该集团财务状况比较好,但主要客户以原三菱财阀的大企业为主,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比较少,营业网点也比较少。而日联的主要经营地域在大阪、名古屋等地区,可实现优势互补。
摩根大通的兼并计划与意图力挽近几年的颓势有关。2000年以来,恰逢美国高科技公司投资热潮,摩根大通公司将自己的主要业务定为技术类股票投资。不久,技术股泡沫灰飞烟灭,股价一泻千里,摩根大通公司损失惨重。其后,安然公司的破产使摩根大通雪上加霜,公司在能源方面的大量投资无法收回。数据显示过去12个季度中,摩根大通亏损11个季度,这在美国10大商业银行中十分少见。
从第一银行公司来说,作为以芝加哥为中心的中西部银行,在纽约这个世界金融中心的影响非常有限,地方性特色明显,虽拥有1800个服务网点,但因主要业务集中在个人消费信贷方面,在企业信贷方面的经验十分缺乏。在美国银行业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下,急需寻找新的发展途径。
“这对两者都是一笔划算的买卖”,业内人士评价。新摩根大通将重点发展消费信贷业务,两者的合并不仅拥有大量服务网点,也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业务平台。
合并壮大是大势所趋
银行“大腕”合并的热潮似乎为各界所看好。
“这家实体最终可能向花旗和汇丰叫板”,信用评级公司惠誉总监汉姆斯莱这样评价三菱东京和日联的合并。日本金融厅对这两家大型金融机构实施重组表示欢迎,认为可以进一步稳定金融体系,加强其国际竞争力。
摩根大通与第一银行的合并案,再次表明了美国各大银行的共识,那就是:规模决定竞争实力。在美国不仅是大银行,就是中小银行也在积极考虑走联合之路。2003年,美国中小银行间的合并案超过200起,涉及金额600多亿美元。华尔街人士预测,美国银行业未来一个时期将奉行“创规模、减风险、增收益”的原则,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银行业的“坐次”还将发生变化。这使遭受近期资本市场低迷打击的花旗集团,地位更是岌岌可危。
一位金融专家认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金融机构要么以数量、规模取胜,要么以某方面的特色来取胜,虽然合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金融机构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实现优势互补,整体竞争力将有所提高。这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也是金融市场全球化、一体化的结果。
目前我国金融业还没有真正融入到国际竞争的环境中去,但该专家认为,国际金融机构规模越来越大是大势所趋,相信市场的需求一定会推动中国的银行走出国门,形成跨国性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