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融文化消费和投资保值为一体的集藏品市场欣欣向荣,集藏品拍卖也同样如火如荼,连传统的邮币卡也一样在拍卖场上获得青睐。那么邮币卡的拍卖对市场的影响是怎样的呢?笔者认为,由于拍卖规则的制约,邮币卡拍卖与集藏市场形成了互补格局,有影响但影响力有限。 首先,两者的热点不同。邮币卡市场成交的热点,主要是以新品种为主,其中流通量是非常主要的因素,绝大多数在邮币卡市场交易的品种都是近20年来所发行的新品种,且存世量不小,价格相对低廉,尤其珍罕性明显不足,几乎99%的品种根本就谈不上珍罕性,属于普通流通的集藏品。但纳入拍卖会的邮币卡大多数都是市场上难觅或非常少见的品种,其中不乏珍罕性高的邮币卡品种或者是一些在邮币卡市场难得一见的"冷门"品种。因此邮币卡市场与拍卖会交易的品种是迥然不同的,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互补性,有十分明确的界限。 其次,交易方式不同。拍卖会的特点是,一旦落槌成交,买家和卖家都必须向拍卖会行支付约定的拍卖佣金,近年来通常的比例是落槌价的10%。也正是由于这笔佣金的存在,限制了大量能够从市场从容觅得的品种走上拍卖台,至少按市场价成交买家和卖家都可以省下各10%的佣金。因此,即使有人愿意将市场热门品种送拍,考虑到买方的佣金支出,大多会低于市场价1成开价,所以这类拍品对市场的影响往往也是负面因素居多。 再次,价值高低的制约。拍卖行在征集拍品时都有价格底线,付拍的邮币卡品种如果价格过分低廉,根本就无法登上拍卖目录。这也是造成拍卖品与市场热门品种产生鸿沟的重要原因。 因此,即使拍卖行拍出的邮币卡品种价格之高令人惊讶,但由于这些品种在邮币卡市场上却是冷门品种,所以难以影响到市场的变化。当然也有例外的现象出现,如1996年邮市复苏阶段和1997年上半年邮市高涨阶段,一些高档的小型张和邮票也在拍卖行上显山露水,且随着每次拍卖价格走高记录的不断被刷新,对市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闻名遐尔的《庚申年》(第一轮生肖"猴年")全张票即在1996年的8月份由12万元拍高到1997年5月份的20万元,导致市场价格也水涨船高般地上扬,起到了引导邮币卡市场价格不断走高的作用。但毕竟这是邮市行情大爆发期间的暂时现象,自1997年下半年以来就再也没有重现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