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人 俞彦诚 大盘上升下跌,周而复始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众所周知,由于市场是一个由大众参与的产物,因此,他们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经济学中的景气循环理论对于这点有比较准确的叙述:高涨-下降-低潮-回升-高潮。理论引伸出了实际,反映在市场参与者的心态之中,当然也就产生了又一个专业化的名词“市场心理循环”。 那么,结合目前大盘,从该理论出发,又怎么才能把握住市场的趋势呢?就这个问题,谈谈笔者自己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当然,理论结合实际之前,借助定量化的工具是必不可少的,这里我们在周线为主的K线图上,结合5日和10日移动平均线来观察整个上证指数。 通过从4月的1783点来观察5MA和10MA的位置和股价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发现,他们之间的倾斜角度在近期发生了一些变化。 由“市场心理理论”来分析的话,这是由于市场人士从前段时间的绝对悲观论调(看空)而向相对谨慎(犹豫)的一种表现。实际上结合1783点形成过程从(2月-4月),可以发现,其实整个市场在头部构造的过程中,是一种心理上的缓慢释放压力和战术上分批撤退的过程。 这也就是能够解释为什么大盘此轮下跌非常凶猛的原因之一了。而“因果关系”告诉我们,正是由于这种循序渐退的温水式头部,也就造成了下跌时,量能持续缩小的同时,几乎没有相应的反弹而因此直接导致了底部出现时间的推迟。这点,结合前文(“投机战略---整体局部论”中关于底部与平台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以傍证。 而近期,似乎又有许多人开始关注起行情,原因之一,就是在于所谓的“股市底部论”。从经验来看的话,这种言论散发时间往往要早于大盘见底1到2个月左右,从理论上来解释的话,这是由于上波上行中没有撤退资金的股票持有者对于资金帐户的回撤而感到恐慌的同时,一种心理上的自慰情绪。当稍微有点见底的技术特征出现后,这些投机者们则急不可耐地重新把退出的那部分进入市场,而就在这之前的几周时间内,这些参与者还在喊着退场不干。 许多人总是在说“市场是那么的捉摸不定”而实际上,市场中的一个规律回应了这种回答“市场的规律就是没有规律”!人们总是以为,市场的底部是某些机构所可以营造的,而实际上,市场中资金的优势虽然在于大的经济团体,但参与者人数中却有着总量80%是中小资金,由此,底部实际上是由众多的投资者所堆筑的。 这里请注意“堆筑”这个词,这说明了市场在建筑过程中,需要的不仅仅是价格的变化,在底部,量能的变化是关键,而结合目前的大盘周线来看,近期量能有所同比放大,显示出了市场参与者在增加,这是个非常好的现象。但与此同时,心理理论告诉我们:量的增加代表着争夺激烈的同时,只有等待最后价格上的确认后,才能最终得到承认,在这之间,仓位应该以小或无为主。 最后,结合心理理论再次重申一次笔者对于大盘的几点简单扼要的结论性看法: 1.大盘有在8月见真底的可能性,但在近期立刻见底的可能性非常低。(结合平台理论和市场心理理论)。 2.大盘目前的结构上存在着个股间的不一致,从历史经验来看,错位行情后容易发生恐慌情绪。同时,这种情况表明底部依然没有出现,仓位上应该保持小于3成的仓位,并随时随地准备空仓以避免最后一跌的不必要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