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快递公司的嗅觉是敏锐的。他们提前嗅出了“中美扩展民航服务协议”的价值。 7月24日,北京,这个文件由中国国家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与美国运输部部长峰田代表两国政府签署。文件透露出的核心消息之一,是中美指定航空公司被允许飞往对方任何城市。这个协议的主要受益者是中国市场上的国际快递业。 此前一天,江苏昆山,国际快递业巨头联邦快递在这个小城市的地面操作站成立。令人关注的是,一个地面操作站的成立,联邦快递中国区总裁陈嘉良和中方合作伙伴大田集团董事长王树生,均赶到参加。 每年产值高达50亿元的中国快递市场,是国际快递巨头倾力争夺的大蛋糕。对在中国市场上的这几家国际快递巨头来说,新协议带来的最大利好是,允许在未来6年内分阶段将双方的航班数量由目前的每周54班增至每周249班,其中111班为货运航班。而且,新协议允许美国的跨国货运业在华开设货运转运中心。 联邦快递中国区总裁陈嘉良说,在昆山的这个行动,不仅为了满足当地外企对国际快递业务的需求,也进一步表明联邦快递加大在中国投资和网络建设的决心。 擦边球早已开打 按照我国对WTO的承诺,国内快递市场对外资独资企业开放的时间为2005年,但几家国际快递巨头早已经开始打擦边球。 2003年9月,DHL开始在我国50个城市开展国内快递业务;2003年11月,联邦快递与柯达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柯达的网点,抢占快递市场;TNT则与国家邮政局结下战略联盟,并与国内的超马赫公司合资。 今年5月,DHL正式推出中国国内快递业务,被视为是国际快递公司正式涉足国内快递业务的里程碑。 业内人士指出,未来20年内,中国会成为国际货运业全球增长最快的地区,预计每年平均增长可达15%左右。 实际上,DHL宣布正式开展国内快递业务以来,一直受到是否违规的质疑。有媒体报道称,“国家邮政局还未批准过一家外资或合资企业从事国内快递业务”。而DHL解释说,一是“中国政府目前没有明文允许中外合资公司开展国内快递业务,但也没有明文规定合资公司不能进入这一市场”;二是DHL目前计划在国内发展的快递业务,“明确限于2公斤以上的国内包裹快递业务和重货快递业务”,属于合法营业范围。这样就避开了国家邮政局的政策要求。 目前,中国中小城市间的国际快递业务在不断增加,国外快递到国内中小城市的业务也在增加。正如DHL亚太区总裁马俊贤所说,“我们在中国的业务主要是国际客户中国业务的延伸”。因此,国际快递公司需要把国内网络和国际网络连接起来,取得国内快递业务经营权就变得非常重要。 开抢协议新增航班 就在中美签署这个议定书之前,联邦快递和UPS都提出了开通新航班的申请。陈嘉良说,美国的货运航空公司将于8月1日获得21班飞中国的新航班,明年还将获得18班。 联邦快递已要求在今年航班分配中获取12个班,其中6班开设西行环球航班服务,连接美国和上海;另6班开设到达青岛的货运服务。明年,联邦快递希望能拿到6个航班,将全部用于上海浦东。同时,联邦快递正在考虑是否将亚太快件转运中心设在广州白云机场。 而UPS则提议,将申请新开通的6个航班全部飞往上海;明年3月再开通6班美国至广州的直飞航班;若有充足航班,将有意在上海兴建转运中心。 DHL宣布,2008年前在中国的投资将超过2.15亿美元,用以开展中国国内快递和完善基础设施,其中要增设14家分公司。 EMS市场份额难保 国际快递巨头的步伐越来越快,国内快递企业的压力就越来越大。尤其是原本在国内快递市场占据老大地位的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表明,在2001年的中国国际快递业务中,非邮政快递企业市场占有率为67%,邮政EMS为33%;2002年,非邮政快递市场占有率为71%,而邮政EMS的市场占有率为29%。有业内人士指出,一旦国内业务全面放开,EMS的市场份额将更难以保证。 目前EMS手中的王牌就是《邮政法》。现行的《邮政法》颁布于1986年,国家邮政局于1999年成立了《邮政法》修订工作小组。现行的《邮政法》修订草案规定:“信件或单件重量不足500克的有名址的物品寄递业务,不论是否快递,由邮政企业专营”。在世界各国普遍都将邮政专营的范围日益缩小的时候,中国邮政专营的范围依然很大。 一方面是世界经济一体化下要求中国国内市场开放的国际快递公司,一方面是邮政改革前夕竭力维持自身垄断地位的邮政局,关于中国快递国际市场的博弈已经展开了十多年,而现在,关于国内市场的博弈还会继续下去。 实际上,国际快递公司在中国遇到的障碍还不止于此,国内高昂的成本也是一个不低的门槛。陈嘉良说,联邦快递目前还在菲律宾克拉克机场和广州白云机场之间选择,最后确定一家作为亚太转运中心。犹豫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的起降费和航油等费用过高。他说,中国的起降费在亚洲仅次于日本,而航油成本则是亚洲最高的,这些都是联邦快递不得不考虑的关键因素。不过,他同时表示,联邦快递非常重视中国的广大市场,今年10月联邦快递中国区总部将会迁到上海。 业内人士指出,国际快递公司在打破国内邮政市场垄断局面、引入竞争的同时,也促进了国内快递业的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