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的三个市为何会出现社保赤字?该如何来面对和处理这一情况?本报昨日采访了一直关注此事的省人大代表、江门市财政局副局长、经济学副教授俞雪花。早在今年“两会”期间,她曾就此提出过相关议案。
省劳动保障厅需加大措施力度
新快报:在省“两会”期间,你曾为此提了议案,要求省里正视社保基金收不抵支的状况,当时厅里(劳动保障厅)是怎么答复的?
俞:厅里答复表示,主要采取了四大办法来缓解问题:一是动用基金历年结余,包括变现国家债券;二是实施省级调剂,去年省下拨养老调剂金31157万元,失业调剂金3400万元;三是通过扩面,减少抚养比和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适当提高企业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四是实施财政补助。
新快报:你怎么看待这些措施?
俞:我觉得力度不够,比如说扩大统筹范围,这不过是暂时压制风险,没有从根本解决问题。另外,广东不是东北地区,基金赤字国家不会援手,必须自己筹钱解决。
社保基金绝不能崩盘
新快报:你认为社保基金应该如何填补,外地又是怎么做的?
俞:上海、江西等地为防止基金赤字,采取了比较强硬的措施,一是政府每年固定拨款,二是将征收来的部分卖地收入划入社保基金。我觉得征收卖地收入不错,现在广东地区不是到处在卖地吗?其中收益肯定不少。另外我建议成立“一把手”负责制,因为社保基金关系国计民生,绝对不能崩盘,社保基金的管理应跟政府财政管理一样,推行“一把手”负责制。也就是说,当基金支付进入支付临界线时,社保部门应将基金每月收支情况表报给政府主要负责人,直到预警线消失。
政策漏洞造成赤字
新快报:你在写提案前是怎么知道广东省部分市出现了养老保险赤字的?
俞:我是在江门搞财政的,在平时调查中,我发现当地的一些县级市在年初就出现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的情况。我想,江门财政在广东可以算是中等的,既然会出现这类问题,那些欠发达地区的情况便可想而知。新快报:能分析一下产生原因吗?
俞:我认为有三点,一是养老保险本身的体制问题,举个例子,一些老职工的工龄可以折算成缴费年限,这实际上就少了一大笔社保基金。二是个别地方尤其是贫困地区,为了搞活当地经济,改善投资环境,以降低缴保险费为优惠条件去招商引资;对一些经济效益差的国有企业、外资或转制民营企业欠缴或拒缴社保费的现象给予纵容,以致企业在参保缴费上“瞒报缴费工资基数”、“漏报缴费人数”。三是政府在社会保险上风险意识不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