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份以来连豆市场空头登场,接连唱了将近4个周的空头戏,A0411也从7月1日2982的点位一跃而下,最低到2685点,最大空间达300余点。.空头是就此收场,还是把戏接着唱下去?笔者想结合基本面情况做一简要分析。
大豆加工利润大幅下降
进入6月份以后,国际市场大豆价格的进一步下跌,使得国内大豆厂商高额到港成本与当前油粕价格低迷的矛盾更加突出。由于豆粕和豆油销售数量均随着市场价格的走低而继续呈现减少态势,大豆加工企业在面临大豆及豆粕存量不断增加的同时,来自流动资金方面的压力正急剧放大。对于国内大豆种植、加工以及消费的整体产业而言,大豆加工行业正处于整个产业链条的中间环节,面对大豆成本的不断提高和销售数量的急剧下降,大豆加工行业只能依靠自身的努力消除市场变化带来的影响,国内大豆加工企业由此进入近年来的最艰难时期。进入2004年以后,中国新建、改扩建大豆加工厂项目仍在继续增加,日初榨设计能力超过1000吨的加工厂已经接近90家,全年总加工能力超过6000万吨,当前我国初榨大豆设计能力远远超过实际需求能力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无论加工企业在近几年中采用何种方式降低初榨能力过剩对油粕价格所产生的影响,大豆加工行业面临严峻的生存考验已经摆在了每一个大豆加工企业面前。
油脂进口总量依然增长
在进口豆油方面,我国4、5月份到港量分别达到23.4万吨和17.9万吨,6月份到港量估计达到20万~25万吨,这样来看,第二季度到港数量将达到60万~65万吨,加上第一季度近80万吨的到港数量,今年上半年进口豆油到港数量将达到140万~145万吨。连同2003年第四季度68万吨的进口量在内,在已经过去的2003/2004年度前三个季度,豆油进口量达到210吨,明显超过2002/2003年度171万吨的水平。在2003/2004年度的最后一个季度,也就是2004年第三季度进口豆油数量仍将保持在月均20万~25万吨的较高水平,从而使得我国2003/2004年度豆油进口量将达到近260万吨的创纪录水平。
从进口油籽折油的角度来看,2003/2004年度我国大豆进口量预计达到1650万吨,折合豆油310万吨;油菜籽进口量为45万吨,折合菜油18万吨;另外,菜籽油进口量预计达到30万吨。2003/2004年度我国进口油籽折油及食用油进口总量将达到918万吨,将较2002/2003年度进口油籽折油及食用油进口总量881万吨增加37万吨,增幅为4.2%。
政策性因素减弱
近期,国家质检总局发文对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的申请方式以及内容做出了进一步的规范,并相应以文件的形式明确了巴西进口大豆种衣剂含量过高的处理方式,这些变化使得政策性因素对大豆进口数量的影响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由于我国厂商在以往签订的大豆进口合同之中,并未对大豆检验、检疫要求做出十分明确的规定,加之今年巴西进口大豆中确实存在种衣剂含量严重超标的事实,因此,国家质检总局连续发文加强大豆进口质量检疫,事实上是对巴西进口大豆中种衣剂含量过高现象的合理反映,也是对国民负责原则的具体体现。
从长期来看,进口大豆质检许可证申请制度的完善不会对国内市场产生明显影响,与2003年国家质检总局控制进境许可证发放总量不同的是,今年质检总局进境许可证的发放速度较为正常,考虑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已经逐步趋向于恢复粮食种植面积,对于国内产量较低、市场需求较大的大豆产品而言,基本采取了依靠国际市场调节国内供应不足的政策。自6月份以来,进口大豆进境许可证发放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大部分正在驶往中国的南美大豆已经取得了许可证。国内部分港口出现进口大豆滞港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码头物流不畅,而非市场传言尚未取得进境许可证。
种植面积扩大
价格高企引发扩种热潮。前期高企的大豆价格大大提高了豆农的种植积极性,2004/2005年度美国大豆种植面积在连续3年下降后首次回升,达到7480万亩,估计产量将达8000万吨;美国农业部预计2004/2005年度的南美大豆产量也将超过1亿吨,增幅超过20%;国内方面,据官方统计,我国今年的大豆种植面积达1058万公顷,预计产量将近1800万吨,增长幅度超过10%,将是国内大豆的历史最高产量。考虑到计划外种植的大豆,2004/2005年度我国大豆产量有可能超过2000万吨。
综上所述,大豆加工企业的重新洗牌和油脂的大量进口势必会影响到国内对大豆的需求,而种植面积的扩大和进口环节的疏通又势必会增加国内大豆的供给。总体而言,今年大豆价格虽已有一波下跌走势,但下半年大豆走势仍很难乐观。(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据此投资风险自负。大江投资研发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