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7月25日,中国国务院在山东青岛召开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座谈会。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与来自全国10个省市区的13位非公有制企业的代表及国家有关部门、部分省市区的领导一起,共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大计,会上还传达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批示。中国国务院领导人敦促取消限制私营企业发展的歧视性法规,加快制订和实行保护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和措施的批示和表态,引起了中外媒体的极大关注。外国媒体对此报道说,这是中国政府对私营企业的一次新的“解放”。但仍
有部分分析人士对此持冷静看法。
私营企业日益壮大
外国媒体都在显著位置报道了中国国务院召开的这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座谈会。
美联社在报道这一消息时说,温家宝充分肯定来自个人和企业的非公有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和增加财政收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进一步表示,要采取措施,进一步推动私营经济的发展,包括鼓励私人企业对所有法律允许的领域进行投资,并要求非公有制企业与国营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实现公平竞争。
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表示,要继续深化改革,保障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资、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方面,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享受同等的待遇。这位专门负责经济规划和发展的副总理还表示,要放宽市场进入的标准,允许私营企业和个人对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以及其他法律所允许的领域进行投资。
美联社表示,这是中国共产党政府表示要一视同仁地对待私有经济的一次最明确的表态,反映了私营企业目前在中国不断壮大的事实。
美联社还援引了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的一组统计数字来说明自己的这个判断。它说,中国每天新注册的私有企业达1500家,注册资金达30亿人民币。仅去年一年,新成立的私人企业就有57万家,注册资本总计人民币1万亿元。这本身就说明了中国政府在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上的态度。
分析人士:意义重大
美国尼克松研究中心中国经济项目研究主任助理泰纳认为,中国领导人最近有关保护私有制企业的表态,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步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泰纳说:“温家宝总理的谈话并不令人感到意外,这是中国领导人推进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措施。这显示了中国领导人非常严肃地继续推进中国经济改革,促进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促进私营经济的发展符合中国领导层的既定方针。中国国家军委主席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及吸收资本家入党就是这方面努力的一部分。几个月以前,中国又修改了宪法,明确提出了要保护私有财产。这些政策的发展都具有连续性,反映了中国领导人追求经济增长和社会平衡发展的决心。”
泰纳高度评价了中国在保护和促进私有制企业方面取得的进步。他认为,尽管目前非公有制企业在许多方面还受到一些不平等待遇,但是中国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私营企业的繁荣和发展也反映了中国在这方面的进步。他对中国私营企业的发展前景表示乐观。
另类观点:不应过高评价
但是,另外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不应对中国领导层提出的一视同仁对待私营公司的说法做出过高的评价。美国新兴市场战略公司总裁、《投资中国》一书的作者威廉·甘布尔指出,中国鼓励私人资本对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领域进行投资的新政策仍然是有区别、有限制的,在鼓励私人资本对天然气开发进行投资的同时,对国计民生意义重大的电力工业的私人资本仍然有许多限制,因此新举措基本上是基于国家的需要,而不是像有些人理解的那样,是对私人资本的彻底“解放”。其次,甘布尔对于地方政府能否真正执行中央的政策表示怀疑。
他说:“问题是你不能逃脱地方政府制订的法规,这些规定往往比中央的政策更有实效。这就是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话:强龙压不过地头蛇。中央的政策再好,如果不符合地方的利益,执行起来也是难上加难。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许多深化改革的措施在各地都遇到许多阻力。许多政策在执行时都走了样。这与中国法制不健全的大环境有关。”
甘布尔表示,这种有限的解放私营企业的政策也不一定是中央政府的本意,而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不得不履行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