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有关调查发现,53%的经济学家认为应加息,47%反对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7月上旬进行的二季度经济学家信心调查显示,经济学家对当前经济形势表示满意,对经济走向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调查显示,二季度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5.24(取值范围在1-9之间),比一季度的6.14降低0.90点,但仍处于对经济发展表示乐观的区间。对于当前的经济运行状况,2.3%的经济学家认为“过热”,与一季度比重相同;25.6%认为“偏热”,比一季度的64%减少38.4个百分点;44%认为“正常”,比一季度增加13个百分点;同时,有23%认为“尚难判断”,比一季度增加18个百分点。调查结果表明,经过宏观调控,经济运行的“热度”明显降低,同时,随着影响经济走势因素的增加,当前的经济形势也更趋复杂。
就未来6个月的经济形势,近25%的经济学家认为会“好转”,64%认为将保持“不变”,12%认为会“恶化”,预期经济景气指数为5.5,比一季度低0.81点,但仍高于满意值5,显示出经济学家对未来经济预期持谨慎乐观态度。
调查显示,60%的经济学家认为未来6个月的通货膨胀率(以消费价格指数计)会“上升”,比一季度减少近20个百分点;26%认为会“持平”,与一季度大体相当;14%认为会“下降”,而一季度没有人认为会“下降”。由此可见,经济学家认为通货膨胀的压力在减轻。
关于未来6个月是否应提高存贷款利率,与一季度情况类似,经济学家之间仍主要存在两种意见:53%的经济学家认为存贷款利率应“提高”,47%认为利率应保持“不变”。
针对下一阶段的宏观调控,经济学家还提出了以下建议:宏观调控要“艺术化”、“中性化”,充分考虑到宏观经济决策的滞后效应,要强调宏观政策的引导作用,减少行政强制措施,尤其是不要对企业进行直接干预,避免走回计划经济的老路;允许适度通胀,慎用总量型调控措施,如不必急于升息,不要急砍财政支出等;在防止宏观经济过热的同时,要加强对“冷”的行业和企业如农业、中小企业、服务业等的支持,要切实采取措施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特别是要防止在宏观调控中出现过度保护国企、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倾向;建章立法,加快改革,尤其是土地使用、金融体系、投资体制的改革,适当调整税收政策,建立地方财政的民主决策体制,避免地方投资的盲目扩张。
据悉,本次调查对象为国内有代表性、对宏观经济有研究的50位经济学家。(记者 徐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