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开始从放松走向收紧
2004年6月30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调高0.25个百分点至1.25%,这是美联储4年来首次提高利率。美联储提升利率的主要原因:一是美国经济增长呈现良好态势;二是就业状况明显改善,3月—5月,各月的就业人数增长均超过20万;三是在低利率的刺激下,美国的消费支出也开始升温,5月份美国的个人消费开支环比增长高达1%;四是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今年前5个月,美国消费价格上涨高达5.1%,剔除能源和食品价格的核心消费价格也上涨了2.9%。今年下半年,美联储有望继续提高利率。但考虑到对经济复苏和就业增长的影响,除非出现物价大幅上涨等情况,美联储提升利率的步伐不会太快。预计美联储将以每次0.25个百分点的速度提升利率,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今年底可能升至2%以上。
自从去年6月将基本利率降至历史最低的2%以来,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始终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一直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因为其无论加息还是降息都缺乏足够充分的理由。加息理由方面:一是由于近期油价大幅上扬,欧元区通货膨胀率从4月份的2%升至5月份的2.5%,已经超过了2%的监控指标;二是受全球经济增长提振,采购经理人指数连续9个月保持升势,表明欧元区经济活动日趋活跃。降息理由方面:一是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复苏依然较弱;二是欧元区失业率高达9%,与其他国家相比差距较大。预计在新的证据打破平衡之前,欧洲央行近期的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定。在全球货币政策收紧和原油价格上涨的大背景下,欧洲央行中长期内加息的可能性较大。
英国央行在收紧货币政策方面的动作最为频繁。今年6月10日,英格兰银行决定把基本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至4.5%,这成为该行自去年11月以来连续第四次提高利率,利率升幅累计已达1个百分点。英格兰银行加息主要是为了控制消费信贷的强劲增长以及房屋价格的大幅攀升。据预测,英格兰银行可能继续收紧货币政策,年底英国基本利率有可能达到5%的水平。
为刺激经济和治理通缩,日本央行近年来始终执行“零利率”的宽松货币政策。2004年1月20日,日本央行再次做出放松货币政策的决定,将其货币基础目标调高至30-35万亿日元。此后,日本央行还决定在必要时候继续投放充足现金流,而不管其设定的目标。虽然今年日本经济展现难得的强劲走势,但由于多年来的通货紧缩阴影,日本央行始终不敢贸然提高利率,并多次表示将坚决执行定量的宽松货币政策,直到日本的通货膨胀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有利因素。预计日本央行年内仍将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
美元逐步走稳欧元涨势放缓
美元逐步走稳,欧元涨势放缓,英镑强势依旧,日元前景看好。自2002年1月底开始,美元汇率开始持续大幅下滑。2004年1月9日,美元指数收于83.29点,创历史最低纪录,与最高点相比跌幅高达26%。美元汇率当时下滑的主要原因:一是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二是美联储的连续降息效果显现;三是美国政府为刺激出口而实际采取的弱势美元政策。此后,美元汇率开始在震荡中逐步回升。刺激美元向上的力量主要有:一是美国经济开始恢复增长,二是失业率等经济指标显著好转,三是美联储已经开始逐步提升利率。截至6月30日,美元指数收于87.23点,与去年底相比上涨了2.9%。在美国经济复苏和利率回升的大背景下,预计美元汇率走势将保持稳健。
2002年以来,欧元兑美元持续上扬。2004年1月9日,欧元汇率创下了1.2853美元/1欧元的历史新高。此后,欧元汇率开始逐步回落,主要原因在于欧元区经济增长相对疲弱,短期内提高利率的可能性不大,而从其技术走势上看也有回调的要求。截至6月30日,欧元兑美元汇率收于1.2179美元/1欧元,与去年底相比下跌3.3%。随着美联储升息政策的逐步到位,预计欧元汇率继续大幅上扬的可能性不大。
近年来,在各主要货币中,英镑的走势最为强劲,这种势头一直延续到今年初。今年2月17日,英镑汇率收于1.9045美元/1英镑,创几十年以来的新高。英镑之所以走势强劲,主要是因为受到英国经济增长态势良好,英国央行多次上调利率也给英镑带来了很大支持。2月份以后,受到技术压力的影响,英镑汇率小幅回调。截至6月30日,英镑汇率收于1.8126美元/1英镑,比去年底上涨1.6%。随着英国经济继续增长,以及英国央行持续升息行为,预计英镑汇率将继续保持强势。
2003年以来,日元兑美元也走势强劲。虽然日本政府为了扩大出口,多次入场干预压低日元,但是日元的上涨势头依然迅猛,并于2004年4月1日创下103.7日元/1美元的新高。此后,虽然受到美联储升息预期影响,日元汇率大幅下挫,但在5月中旬又有所反弹。截至6月30日,日元汇率收于109.43日元/1美元,与去年底相比下跌2.1%。在日本经济出现多年罕见的强劲复苏的背景下,预计下半年日元汇率将会有较好的表现。
全球股市呈现震荡上行的态势
2003年下半年开始,全球股市在全球经济复苏的带动下强劲上扬。进入2004年,全球股市的强劲上涨步伐有所放缓,震荡幅度开始加剧。随着禽流感疫情、恐怖主义威胁、巴以关系恶化、伊拉克政局不稳和油价大幅上涨等问题的陆续出现,全球股市分别在3月和5月发生了两次较大的回调。然而,世界经济的总体环境仍然良好,企业盈利状况优化,就业状况也有明显改善。5月下旬开始,全球股市再次强劲上扬。截至6月30日,与去年底相比,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2.6%,金融时报欧洲300指数上涨4.2%,英国金融时报100指数小幅下跌0.3%,日本日经225指数则大幅上扬11.1%。预计在震荡中上涨将是今年全球股市的主调。
原油价格将维持高位
2003年9月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强劲上扬,这种势头一直延续到今年上半年。2004年5月24日,美国德州低硫轻质原油价格收于42.03美元/桶,欧洲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收于39.22美元/桶,均创十几年来的最高水平。2004年5月21日前的一周,欧佩克七种市场监督原油平均价格达到了35.977美元/桶,远远超过了欧佩克组织规定的28美元/桶的油价浮动上限。此后,原油价格有所下跌。截至6月底,美国德州低硫轻质原油价格收于36.92美元/桶,与去年底相比上涨13.6%;欧洲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收于33.22美元/桶,与去年底相比上涨9.64%;欧佩克七种市场监督原油平均价格收于33.051美元/桶,与去年底相比上涨高达16.71%。
油价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欧佩克年初曾在不恰当的时机推出限产措施;二是在世界经济复苏背景下,世界各国的原油需求旺盛;三是中东局势日趋紧张,恐怖袭击威胁依然存在;四是市场投机行为猖獗。高油价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隐忧,它会增加企业成本,减少盈利,也会推动通货膨胀,其结果都会抑制经济增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油价在一年内若上涨15美元,将使世界经济增长率减少1个百分点。
为平抑石油价格,欧佩克终于在6月3日做出分阶段增产决定:从7月1日起,每天增产200万桶;如果有必要,从8月1日起每天再增产50万桶。通过以上措施,使欧佩克的原油日产提高到2600万桶。虽然欧佩克组织采取了增产政策,但是其实际石油增量供应能力已经不大,再加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及市场投机行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近期国际油价不太可能大幅下降。预计年内国际原油价格仍将处于35美元/桶的高位徘徊。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 邹新 范瑞星 马素红)
|